散文 | 平凡的荣光
■谭守谋
当下,我的邻里关系还算“年轻态健康品”。楼下老胡夫妇,邻居兼同事,两家人不说亲如一家吧,但也相敬如宾。几天前老胡工伤骨折,手术后出院,在家康复。我具备了串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名正言顺地拎了两瓶老酒两听奶粉,登堂入室,去做睦邻的慰问。别吐槽,酒能活血奶可补钙,这就叫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我们公司,国企、危化品制造工厂。公司流行说法“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电工,最危险的操作工”。在下于企业报刊荣任主编,属于机关工作。老胡两口子车间倒班,处于最危险的工种。有人议论这两口子,安于现状,一辈子都在一线磨蹭掉了。我反唇相讥:在谈化(工)色变的社会氛围中,别人都翻墙打洞,逃离有毒有害岗位,他们不惧不离不弃。可钦可佩。
走进老胡昏暗不通透的狭小卧室,看见他和衣斜躺在床上盯着电视,见我登门,连连说“感谢领导关怀,感谢领导关怀”。基层员工习惯把机关里的人统称“领导”。老胡高抬,我哈哈一笑,权当幽默。嘴上寒暄,目光却按捺不住,梭巡胡家“内”容。无意间发现了床头柜昏黄的台灯下,玻璃台板压了一张报纸,既熟悉又陌生。报纸上了岁数,黄褐干枯,墨迹暗淡不再精神。端详它,有浓烈的穿越感。
情不自禁,点点报纸,“多少年了,还宝贝似的珍藏着?哈哈哈。”揶揄还是褒扬?说者无心听着留意。胡的妻子,一个发福,戴着近视眼镜的倒班女工,似乎听出了话里的缤纷含义,立马掺乎,“是的幺,宝贝得很!早些年报纸夹在儿子的课本里,找了多次没找着,那天卖旧书报翻了出来,如获至宝,压在这里!”胖妻子一脸欢欣鼓舞。一扭脸,老胡的目光依然在那豆腐干上驻足,脸上泛起了微微红晕,腼腆里充盈着满足与幸福。人生没有例外,自身价值被肯定的时辰,都会沉溺高光时刻。普通人简单透明,给点阳光就灿烂。
记得当年这篇稿子,是位新来的大学生写在练习簿上的,消息平凡得简直不能再平凡,写胡师傅利用下白班时间,清理车间臭水沟,两小时奋战,清理出三节废钢管、六只旧法兰、一堆锈螺丝帽等,就这么丁点,不感天不动地,顶多好人好事呗。恰巧编辑也是新人,“新手对新手,麻烦跟着走”,顺水推舟,稿子推到我的手。一看是写老胡的,稿子就见报了。老胡的尊姓大名镶嵌进了标题,我别有用心。
临出门,老胡的胖妻子突感压低嗓门,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再找份这报纸?我们留着,将来给孙子看看,他爷爷不是平庸之辈,也风光过,有名有姓地上过报纸。”深度近视眼镜后面闪烁着慎重的渴盼。心,仿佛被人狠狠纠一把,生生地痛。痛着痛着,歉疚油然而生,我似乎敏感地重视了什么,为头条董事长总经理的消息字斟句酌,为头头脑脑的排序徘徊踌躇;似乎迟钝地忽略了什么,对于老胡们,号称企业主人翁的人……看似沉默的他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像火山包裹的熔岩,火红炙热奔流,沸腾着普通人的高贵与不凡。一张报纸的索求,就是为自己争取一份价值证明!猛然间醒悟,我这资深编辑得俯下身子,为默默无闻的兄弟姐妹们做做事,长长脸。
连夜拟出“重点加强对一线普通员工的宣传报道的建议”,得到了主管宣传的党委领导的认可。“班组园地”扩版,全方位展现班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增设“一线连线”栏目,集中报道老胡们的鸡毛蒜皮针头线脑的小事;开辟“凡人金言”栏目,刊登普通员工的睿言警句;推出“退休光荣榜”,所有的退休员工一一上榜。每棵草尖上都该衔着一颗露珠,哪怕一辈子没有上过报的员工,在他们与公司惜别的难忘时刻,也能亲眼看到报上闪烁着自己的大名。出乎意料,光荣榜推出后,公司追加了更温馨的规定:宴请每一位退休员工。领导与老同志依依话别,共进“最后的晚餐”。绝大多数一线员工是第一次与他们平时仰望的大人物推杯换盏,拘束兴奋。好在有酒,善解人意,酒既能活血又能和谐。于是还发生了意外,在某次欢送宴上,一位老师傅一激动喝高了,主人公地位感爆棚。他拍着董事长的肩膀,直呼其名,“好好干,公司、公司,我、我就交给你啦!”壮举豪言,雷倒一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