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夜读“封面特稿”

  范亚湘

  夏夜,天是热的,心是热的,书也是热的。

  虽然早就读过刊发在《长沙晚报》上的这些文章,但捧读刚出版的《〈长沙晚报〉封面特稿》一书,我再次被感动、被震撼。透过浓浓的油墨芬芳,我仿佛看到了同仁们的智慧、汗水,读到了近两年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步履,书中记录的那些人那些事,着实让人振奋、超拔。

  “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有一种上,叫人民至上……”即使新冠疫情早已过去,回读《人民至上》,仍旧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多彩长沙走新路》,不但读出了长沙的彩和新,亦读到了文章的彩和新。“这是一条生态之江,人文之江,崛起之江……”《湘江!湘江!》读到了长沙的高度,亦读到了文章的高度。“感触着西岸的气息与律动,见证着西岸的发展历程……”从《大河西》中不仅仅读到大,还读到了文笔的细,情感的真。《〈长沙晚报〉封面特稿》是长沙飞速发展波澜壮阔的最好见证,每一篇文章都紧扣时代脉搏,贴合长沙现实,读之,就像坐飞机掠过长沙上空,看到湘江两岸的耀眼之光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长沙晚报〉封面特稿》篇篇精彩,篇篇耐读。选题之精、立意之高、结构之妙,无不令人感佩。篇篇作品无不是以全新的高站位、精准深刻的主题,不断地通过细节打动读者,直抵人心,在潜移默化中迸发出强劲的舆论引导力,真正不愧为“是全国党报在深度原创上的一抹亮色,也是全国党报独家推出的深度原创性标志产品”。即便新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可谁说纸媒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长沙晚报〉封面特稿》很好地回答了党报纸媒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当担、责任,也很好地回答了党报纸媒人的默默坚守、求真、创新!

  欲在新时代的传媒业中如鱼得水,虽然有太多的变化需要应对,但也有太多的不变需要坚守,诸如抵达新闻第一现场的迅捷、踏实,探寻新闻真相的热忱、勇气,讲好新闻故事的笔力、底蕴!《〈长沙晚报〉封面特稿》以可读性更高的方式呈现了新闻采编的满满干货,“凸显了长沙晚报坚持做主流价值观、专业能力和融合传播的引领者,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我们身处巨变的年代,每一天都是历史,每一个维度、每一刻都值得被以客观真实专业的方式记录。记录今天不平凡的细节,就是留给后人理解他们未曾亲历的昨天。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记录?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可我始终认为,新闻不宣之秘就是在于讲故事。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命根子。采访过程就是还原事实,就是在组织材料、采写完善故事。其实,采访过程就是组织完善故事的过程,如何把零散的故事组织起来,让故事“动”起来,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新闻人思考的话题。

  真实和新鲜是新闻的“硬指标”,以什么视角切入和用什么态度解读,考验的则是媒体和记者的“软实力”。故事讲得精彩,新闻就精彩了。多名记者报道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写得精彩,大家喜欢阅读;有的写得苦涩,大家阅读不下去,区别往往在于讲故事的能力上。阅读《〈长沙晚报〉封面特稿》不但可读到记者们讲故事的高超能力,还可读到记者们那种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新闻直觉,以及专业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骄傲地说,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新闻从业者和写作爱好者从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滋养心灵。作品之外,附上的采写感言记录了创作的初衷、采访写作的技巧与心境。在题材的选择、角度的挖掘、逻辑的流畅性、语言的控制等方面无不给予读者启发。

  新的科技导致介质千变万化,随之而来的是新闻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变革,报道领域的垂直细分渐成趋势,那种高高在上的话语体系俨然已成为过去,呈现方式也不再只是单一的图文形式……可不管怎么变,新闻人核心的职业准则和追求不会变,“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业界风云变幻,媒体人如何在风暴中心迎接挑战?“一张报,一座城。纸上亦波澜壮阔,笔下皆国计民生。”《〈长沙晚报〉封面特稿》犹如一泓清泉,阅读该书,我深刻地品出了《长沙晚报》的每一个记者其实“还是从前那个少年”。风里雨里,他们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一种考验,种在他们心中的信念却丝毫未减……

  夜已深,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悄悄地爬上了窗头,月光洒在我的书桌上。尽管夏夜很热,可热夜读热书,我有一种多年未曾有过的冲动,“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又回来了,或许,这就是《〈长沙晚报〉封面特稿》的魅力、价值所在。

  月色撩人,《〈长沙晚报〉封面特稿》更撩人。


【作者:范亚湘】 【编辑:易隽】
关键词:封面特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