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独臂将军”贺炳炎在此木锯锯臂

  长沙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程放军 刘琦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7月2日发自邵阳的报道

  “这6个铜板,是红军留给我父亲的。”6月27日,车子沿着蜿蜒山路一路前行,再走长征路记者来到绥宁县的上堡侗寨。81岁的杨芳显老人和老伴王求姣从家中拿出珍藏的6个铜板,娓娓道出背后的故事。

  1934年9月,一支有近万人的部队从海拔1700米的乌鸡山上走下来,这些战士头戴八角帽、帽上佩红五星,有的匆匆走过,有的停下小憩。原来,这正是红六军团的队伍。

  久居山里、与外界少有接触的上堡村民突然见到这么多军人向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小村寨走来,都吓得心惊胆战,躲进屋里不敢出门,只是偷偷地透过门缝往外看。后来见这些士兵足不入户、露天而宿,不惊扰百姓,便尝试着出门去见识见识。

  常在外面跑、见过一些世面的侗家汉子杨启栋率先打开房门,跟红军战士攀谈。红军告诉他:“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群众自己的队伍,是为工农谋利益、求解放的。”红军战士让他叫乡亲们去割马肉吃,因为红军的一匹军马在附近摔死了。杨启栋十分感动,忙把红军请进屋里,让他们到家里休息、喝水、用饭,自己则招呼邻居一同去割马肉。

  待拎着马肉回到家时,杨启栋见先前被他迎进家门的红军已离开了,而屋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整整齐齐,只是火炉屋里的金瓜(南瓜)少了半个,荞麦粑粑也少了一些。家人告诉他:“红军要给钱,我们没有收。”杨启栋一边感叹红军纪律好,一边拿起剩下的半个金瓜,“丁零零”,几个铜板掉了出来——原来,红军把钱放在瓜里了。

  “这就是红军!只吃掉半个金瓜,还给我家人留下一半,走的时候还留下那么多钱……”接受记者采访时,杨芳显将六个铜板拿在手里,久久说不出话。

  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胜利的法宝是什么?在邵阳采访期间,党史专家、当地群众为记者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对此进行了揭秘——红军官兵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严格遵守军规军纪,不怕流血牺牲,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独臂将军”贺炳炎曾木锯锯臂

  在绥宁县,“独臂将军”贺炳炎不用麻醉药做截肢手术的故事人尽皆知。记者再走长征路6月28日到达位于绥宁黄土矿镇的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寻访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切身感受红军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绥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建平介绍,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贺炳炎时任红二军团五师师长。11月21日,部队沿湘黔古道到达绥宁,国民党军阻挡红军向西南挺进。在11月22日的鸡公坡战斗中,贺炳炎右臂被打穿。随后,在没有麻药和手术工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用从农民家借来的木锯为贺炳炎完成了截肢手术。而此前,贺炳炎已经5次负伤了。

  同乐社区支委委员袁均尾说,他的父亲袁公仕曾参加鸡公坡战斗,当年17岁,是一名通信兵,与贺炳炎一同负伤,被送进了红军战地医院。“我是共产党员,没什么好怕的!”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忍住剧痛,用另一只手死命地抠着充当临时手术床的门板,嘴里的毛巾都被他咬烂了。手术后,贺炳炎仅仅在担架上躺了6天,又开始指挥战斗。

  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毛主席亲切地称贺炳炎为“独臂将军”,这个称号就此流传开来。


【作者:记者 程放军 刘琦】 【编辑:易隽】
关键词:长征 绥宁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