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出圈” 长沙“出招”
最近,这组“冷门热词”,很难不引起公众注意:碳达峰、碳中和。
热,是指曝光率,它是妥妥的顶流。
冷,是指它生僻,难以从字面意思完全领会其内涵。
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做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由此“出圈”。
之后,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都是各方讨论的重要议题,“3060”也成为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秘代码”。
就在今天,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被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出现在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
道哥翻阅了会场两份文件,它们分别是——
《长沙市2021年度大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长沙市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我们发现,不论是未来1年,还是3年,乃至更长时期,长沙都将紧盯“降碳”,将其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目标任务。
没有无缘无故的走红,更不存在轻轻松松的达标。
道哥试图与您一道从“冷门热词”背后,读取大国战略中的长沙路径。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将重新定义经济版图!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在一定时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形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
因此,碳达峰是基础前提,碳中和是终极目标。只有争取尽早达峰,才能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长沙怎么干?
安排得明明白白
奔着新目标去,《长沙市2021年度大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本年度的“小目标”——
长沙将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统筹做好碳达峰和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持续增强人民蓝天幸福感。
年度指标有了新面孔
空气优良天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是人们常见的环保指标。
但今年起,指标任务中有了“新面孔”——
“全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率”被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文件要求,2021年,该项指标必须达成湖南省下达长沙市的目标任务。
年度路径摆出了硬指标
长沙将采取怎样的“降碳”路径?
总的来说:
长沙将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科学编制行动方案、专项规划,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加强宣传培训等,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绿色生产水平,推广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
行动计划中,长沙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今年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首要措施。
重点拿出了11项具体措施(仅列举部分具体内容):
三年为约。
《长沙市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围绕落实空气质量达标和二氧化碳达峰“双达”的目标,细化分解任务,推进工作开展。
如何细化?
如全年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2021年至2023年,将由70%提升至85%;
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由35%提升至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
与我何瓜?
“3060”是一场全民行动
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人民大会堂讨论发声,文件里的工作任务……这些听起来宏大、宽泛的概念,其实与你的个人生活并不远。
“3060”是一场全民行动。
眼下你可能已经发现,
咖啡厅、奶茶店的塑料吸管,都换成了纸吸管。
超市里的塑料袋,被质感更薄更轻软且可降解的购物袋替代。
……
事实上,上到国家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政策,下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环保节约,节能减排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成为时尚。
种下一棵树、关灯一小时,出门少开车、选择乘公交,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一切皆因你的点滴而改变、因你的参与而非凡。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