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上敢闯敢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一年来,长沙紧抓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在79.98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田”上深耕广种,敢闯敢试。如今,这块“试验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出炉,极简审批等数十项改革举措落地;新设企业3747家,产业项目纷至沓来……长沙片区瞄准“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目标,蹄疾步稳。
记者近日走访自贸区长沙片区,观察自贸区这个重大历史机遇给长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
加:一年新设企业近4000家,扩规模更增活力
自贸区办得好不好,企业落户是最好的证明。
近日,长沙市玖秀咖啡有限公司经营业主拿到了一张咖啡烘焙加工小作坊证。咖啡作坊迈入持证经营新阶段,对于经营业主彭杰来说,这一资质将有利于其在中非经贸往来中进一步拓展业务和市场。
一年来,长沙片区各种利好政策持续释放,吸引众多市场主体集聚。截至9月15日,长沙片区累计新设企业3747家,彰显奔涌的市场活力。
自贸区带来的不只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有活力的增强。
长沙经开区区块扛起“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大旗,开展链式招商,陆续引进上海诺玛、常州凯鹏和凯恩利等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临空区块大力推进17项改革事项及创新课题,其中区港联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文物回流等9项取得实质进展;雨花区块高桥大市场内,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已吸引700余家企业入驻,这里将成为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唯一分会场;会展区块打造了一批品牌展会,其中,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是今年全球唯一举办的30万平方米超大型工程机械行业展会,交易额达400亿元;仅占长沙片区总面积的1/43的芙蓉区块,小个子大志气,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种业硅谷”正大步流星……
长沙片区一年累计新引进项目74个,总投资额1751.3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3个,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是自贸区最鲜明的航标。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一大批“业内高手”借道自贸区进入长沙市场,搅活经济“一池春水”。
2020年底,云南红土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湖南航空”,“安家”长沙,成为湖南首家本土航空公司。“湖南航空围绕临空区块布局航线网络、航空物流、全域旅游,已通航昆明、南京、成都等 34个城市。”湖南航空长沙基地副总经理雷凯告诉记者,今年夏秋航季,湖南航空新增10余条长沙始发航线,全面升级“湘式”服务,成为“开放长沙”的一张靓丽名片。
前行·58科创集团是全国领先的科创服务和产业发展平台。今年3月,湖南自贸试验区首个以数字贸易为特色的专业子园区——“黄花数字贸易港”开园。前行·58科创集团董事长吴阔坦言,“落地黄花综保区是看好长沙‘自贸’的发展潜力,这里叠加了自贸、临空、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等四大优势。”如今,园区已引进跨境电商企业29家,辐射百余家企业。入驻企业今年以来外贸进出口额已达1亿美元。
减:打造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作为自贸区最重要的“用户”,企业选择自贸区,原因很简单:成本更低、机会更多。
“以前得花3天办完的事,如今3小时就搞定了,长沙办事效率真高!”雄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万阳春领取到了自贸试验区长沙芙蓉片区的第一本营业执照,他告诉记者,在办理过程中,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有专员在一旁详细指导,十分省心。
不止企业注册,通关成本的降幅同样明显。
长沙片区建设“通关+物流”单一窗口协同平台,中欧班列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已由1月的5.22小时压缩至6月的0.41小时,明显优于全国海关出口平均水平;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同场监管,一站式通关,日均处理能力提升6倍;推进黄花综保区与黄花机场区港联动,企业通关成本节省30%以上……
随着改革的推进,包括通关、物流成本在内,自贸区为企业带来的“红包”越来越多。
受疫情影响,湖南斯贝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加大了国内市场销售比例。以前,内销产品只能按照成品缴纳关税。现在根据“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按照料件缴税或按成品缴税,哪个税率低就选哪个,合理筹划降低实际税负,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除了看得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自贸区让企业降低的,更多是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中秋、国庆临近,进口海鲜成为市场抢手货。近日,年年有鱼集团进口90多吨鲜活波士顿龙虾搭乘包机从加拿大飞抵长沙。这批采用 “混合规格进口模式”的龙虾,比以前的“细分规格模式”,成本降低了约5%,死亡率降低了约3%。
“在海关支持下,长沙在全国首创了‘鲜活海鲜混合规格进口监管模式’,省去了国外物流、仓储、分拣环节,混合打包直运长沙。这样不但降低了分拣物流成本,提高了周转率,而且减少了国外环节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更为安全。从打捞到端上国内餐桌,最快只要48小时。”年年有鱼副总裁眭碧玉介绍,采购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带来更多市场机会。目前,年年有鱼每周进口海鲜逾200吨,成为全国海鲜进口龙头企业。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长沙片区跑出一流营商环境加速度。
聚焦片区企业高频需求,推出“我要开办企业”“我要进口食品”等具有自贸区特色的4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目录,打造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让企业办事更便利、更高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联络点,投资便利水平大幅提升;相继出台人才、科研、产业、开放等21项配套政策,构建了全方位政策体系。特别是今年4月份出台专门人才政策45条以来,新落户人才近3万人,为加快发展蓄能增势。
乘:抢占先机,完成制度创新30余项
如果只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高产”,那自贸区充其量也就是个“盆景”。国家赋予自贸区的责任,是“苗圃”和试验田,推动全国改革创新。
湖南自贸区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作为湖南自贸区建设主力军,长沙片区如何抢占制度创新先机、推动实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年来,长沙片区锚定“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目标定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立足实际精准创新。制度创新的乘数效应正在逐步体现。
此前,山河智能营销中心市场总监彭颖为几台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进行多方洽谈。“很麻烦,海关目录里没有‘工程机械二手设备’,我们只能以新机备注‘整备’方式出口。可二手设备不能享受新机的出口退税,成本会增加。”彭颖说。
工程机械是长沙的一张名片。随着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如何让存量日增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低成本、高效率、制度化进入国际市场,直接影响这个行业的增量规模、品牌与技术升级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为此,长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制定产品标准,探索退税规则,构建起面向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这些堵点疏通后,给国内工程机械二手机市场带来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还能带动国内新机市场的增量和升级,促进全产业的发展。”彭颖说。
产业发展是改革创新的源泉,长沙片区始终聚焦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系统性谋划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沙打造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获批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构建“区块链+隐私计算”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确权新模式。
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沙创新国内首个标准化产业集聚区“芙蓉标准化小镇”集聚标准机构40余家,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 推动会展全流程服务集成创新,展会活动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长沙全国率先完成中非易货贸易首单,非洲首个准入非资源性产品——卢旺达干辣椒入境上市。形成“政府+专业智库+企业主体”一体化推进机制,加速全国对非合作资源向湖南聚集。
一年来,长沙举全市之力推进制度创新。截至目前,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82.3%,309项落实举措实施率达90.9%,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拟集中发布;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278项制度创新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完成率达78.6%。
乘风破浪,正当时。自贸建设,再出发。
长沙片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差异化特色探索,推动系统性集成改革,努力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为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