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湖南长沙桥头社区"15分钟服务圈"深入万家灯火

相链区块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吴晶婕 苏晓洲

2022年3月18日,桥头社区银发族社工组织老年居民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受访者党贾摄

  ◇“化零为整”“变散为聚”,在15分钟服务圈的范围内构建多方参与共治格局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俱乐部’。”居民各类服务需求得到更便捷的满足

  ◇汇聚圈内力量,激活圈内资源。15分钟服务圈让居民觉得“邻里圈”更大了,小区“邻”聚力满满

  “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从路灯、车位,到园林、绿化和保洁,越变越快、越变越好。”今年68岁的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居民余祝宪是个老“桥头人”,他这样描述社区近年来的变化。

  多年前,桥头社区还属于长沙南郊。后来伴随城市扩张,商品房物业管理小区、开放式老旧小区新旧杂陈,人口增加加上老龄化步伐加快,社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公共服务提质升级的任务艰巨。

  十年来,桥头社区积极探索推进和完善“15分钟城市社区党群服务圈”,给居民带来更踏实的安全感。

  “圈”出居民好生活

  “我把店里的拖车、快递箱都搬出来了,免费为大家服务。”前不久因为疫情管控,桥头社区新新家园G栋菜鸟驿站老板颜洲不能回家。接到求助后,社区第一时间为他安排了住处和饮食。得知小区招募志愿者,他立马报名参加,助力管控区实现人员不聚集、物资不混乱。

  15分钟服务圈,以徒步15分钟路程为半径辐射周边楼宇、服务附近居民。社区居民既是服务的受益人,也是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

  “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有热情,但往往存在临时组建的团队缺乏组织、制度和物资保障以及无法有效沟通等问题。”桥头社区书记康姣说,近年来,桥头社区“化零为整”“变散为聚”,在15分钟服务圈的范围内构建多方参与共治格局。

  在这一进程中,66岁的章筱西成了社区远近闻名的爱心大使。2013年章筱西志愿服务队成立,分为六个志愿巡逻队伍,如今已有成员148人,其中年龄最小的64岁,最大的77岁。白天,服务队有“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夜间有“红袖章夜鹰巡逻队”,上学、放学时间有“五老护校安园”志愿活动,助力维护社区安全。

  桥头社区独居老人李桂华已届耄耋之年,患有严重疾病导致手、脚变形,视力也仅存一点余光。小区志愿队分队长李建华五年来,几乎每天都上门帮李桂华洗澡、做饭,陪她聊天。“李桂华、李建华名字相近、住家相邻,本来就应该帮忙。何况,我还是小区志愿队的队长。”李建华笑着说。

  康姣已在社区工作9年,她说,很多志愿者通过参与服务,在奉献中既帮助了他人,也丰富了日常生活。在桥头社区的15分钟服务圈内,志愿服务体系由“散”到“聚”,实现常态化发展,使得当地思想政治教育、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文明建设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都有居民广泛参与。

  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老百姓的“俱乐部”

  15分钟服务圈的圆心,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2019年,桥头社区提质提档启动,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居民们纷纷出谋划策、参加义务劳动。老党员刘东陆也不例外,他是位退休的水电专家,街坊们亲切地叫他“刘嗲嗲”。那时正值三伏,刘嗲嗲每天准点到工地上查看施工进度、为质量把关,还为社区电路优化施工修改施工图纸,常常忙得汗流浃背。

  群策群力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建成。

  康姣说,十年前,桥头社区的“门面”是几间小屋子,后来搬到一个稍大点的商品房架空层内,但服务辖区1万多居民,仍显局促。

  如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但面积扩展到1922平方米,服务功能也更优化、好用、实用——充分考虑居民办事需求和开展志愿服务、休闲娱乐活动等多方面需求,中心精心打造出多功能、复合型、亲民化的多种社区生活场景,还开办了老年大学、红孩子训练营、女子协会、健身协会等社团,使居民各类服务需求得到更便捷的满足。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俱乐部’。现在我们再不用为活动场地发愁了,约上邻居一起上老年大学,年轻的时候想学舞蹈没实现,现在也不晚。”正在服务中心参加老年大学舞蹈班的老人们说。

  “邻里圈”让小区“邻”聚力满满

  15分钟服务圈,让幸福近在咫尺。

  在基础设施老旧小区实施提质改造,在老年人和残疾人聚居的小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设立“银发族餐厅”暖心食堂,在年轻人居多的小区开设智慧健身中心,在步梯房较多的小区大力推进电梯加装工程……近年来,桥头社区通过增加“圈内”便民服务“硬”投入,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人文关怀“软”层面,桥头社区发动圈内志愿者开展养老助残、未成年人关爱、邻里融合等服务,联动实施了“记忆相馆”“党建有声书”“我的左邻右舍”“残友家园”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的服务项目。

  初夏时节,桥头社区青年党员陈辉等人拿着相机,走进缪志亮、胡建国等残疾人家中,开展“记忆相馆”志愿服务。以被摄者锅碗瓢盆的生活日常、平日散步的背街小巷等为背景,拍摄画面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记忆相馆’搞得好咧。我们年纪大了,以前没照过什么照片,社区帮我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生活记忆。”拿着刚冲印出来的家庭照,居民杨再冬说。

  线材厂小区是改制企业小区,大部分居民都是老年人。针对这一情况,社区经过7个月努力,重新改造装修线材厂闲置的职工食堂,建成面向小区老人开放的“银发族餐厅”。

  两荤一素一汤12元,拿政府发放的餐券还可以得到补贴,家里来了客人还可预订菜式,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卫生的明厨亮灶,让社区老人生活更便利。“帮我们这群老年人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我们小区有两位老邻居行动不便,食堂的人还会打包送菜上门。”今年82岁的李石华对餐厅非常满意。

  “桥头社区下一步还要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和‘一门式’服务延伸至网格,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精准专业的惠民服务,让15分钟服务圈更深入万家灯火。”新开铺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学中说。

  汇聚圈内力量,激活圈内资源。15分钟服务圈让居民觉得“邻里圈”更大了,小区“邻”聚力满满。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桥头社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