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再壕不要壕“面子”
梁瑞平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13日起,一条关于贫困县投资7.1亿元建“豪华中学”的新闻引爆网络,引发热议与不少质疑。
据调查,陕西摘帽不久的深度贫困县商洛市镇安县新建成的镇安中学项目总投资达7.1亿元,该县需连续12年、每年至少偿还5000余万元贷款。
刺激网民眼球的,除了总量不小的投资,还有其校园内比较显眼的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设施。据记者走访发现,“从气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门进入校园,4层喷泉水景沿步道拾级而上,16尊石刻鲤鱼分布两侧,一方约8米长、1.5米高的校训大理石碑位于喷泉尽头……该水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从西安拉来的校训石碑就花费了五六万元。”
对于这个比较“壕”的中学,民众存在的困惑,至少有这些方面:
其一,建学校,有必要搞得像景区么?华而不实的水车、栈道、石拱桥、假山瀑布群等等,这算不算“面子工程”?
早在2013年2月,教育部就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提出要按照朴素、实用、适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学校校舍;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8月印发的一份意见明确,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教育,严禁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
既然规矩已经清楚明白,为何有关人士不“把规矩挺在前面”,而是任性作为?有人说,用错了方向的资金就是一种浪费,“也是形式主义,是一种歪曲的政绩观。”
其二,当初这个项目的上马,是哪些人决策、拍板的?谁给了这些人“财大气粗”的权力?项目开工前,有否把相应的规划设计公之于众,接受舆论评议,进而从源头上给予纠偏?……如今“木已成舟”,浪费已成既定事实,这代价高昂的“教训费”总得有人买单吧?要不要启动追责程序?对于这种权力的任性,民众无疑期待及时而到位的“问责”。
再者,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是不是会更令人心服?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是让校园“豪华化”,更不能浪费在“面子”上,多用于引进名师、改善师资待遇、购买教学设备,或者资助贫困生以及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等“里子”方面,不是更有价值么?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笔者循例想模仿一句:“再壕不能壕‘面子’”。否则,一心要“面子”,难免终有一天会有人被问责,最终丢位子吧。
>>7.1亿!脱贫县一边还贷款,一边建起了有假山瀑布的“豪华中学”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