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在浓情与诗意中升腾——观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

  徐健

  作为一部从本土红色资源中进行再发掘、又以具有红色历史记忆和精神标识的长征故事为基础进行再创作的舞台艺术作品,长沙歌舞剧院集合优势创作团队打造的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甫一亮相,就以其主题性创作的全新探索、历史真实的审美再现、精神高度的动情凸显、舞台气象的宏阔壮美,形成其独特而鲜明的内容底色与风格气质。这种底色与气质,既来自于主创团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实践,也来自于他们对题材、故事、形象的匠心编织和深入思考,恰恰是后者为此类题材的舞台艺术创作带来了新鲜的经验。

  对于红色题材创作而言,主旨、立意的提炼、确立和展开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半条红军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题材也并非具有唯一性,之前就有不少艺术形式对这一题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书写,但是为了能够在内容创作上独具一格,该剧在主题意蕴的差异化表达上做足了功课。创作者以来自历史真实的“半条红军被”故事为基础,充分挖掘这一红色故事背后所承载的形象寓意与现实价值,同时,借助“红花开满山”的自然意象,让生活中传递温暖的普通物件、自然界中带有幸福寓意的红花以及象征革命事业的红色与革命文化的彰显和精神的传承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全剧主题的全新表达。“半条红军被”浓缩了半部红军长征史,剧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红军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义承诺与鱼水亲情,更能从湘江战役、爬雪山、过草地的热血悲壮中,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与情怀,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与胸怀,而这些都伴随着“半条红军被”这个核心的情节要素,通过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抉择,一层一层地铺陈出来,最终升腾出“崇高”这一体现着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的精神蕴涵。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剧中,秀嫂抱着女红军队长祝霞剪下的被子,内心受到巨大的触动,真正认识到了红军才真正是人民的军队,共产党才是人民的主心骨。“半条红军被”由此成为了连接起前线和后方的一个重要的情感纽带。虽然在湘江战役、过松潘草地等个别段落,红军被并没有在情节的进展中发挥显在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革命的象征或者精神的符号,它的确又是贯穿始终的。从最初仅仅是夫妻之间象征关怀与爱情的信物,到最后变成了两个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信仰,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以点燃红军被吸引敌人的方式,让红军被又成为了见证他们英雄壮举、彰显他们生命意义、体现他们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红军被,剪两半,一头连着民心,一头接着军魂,特别是后者,那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气概,不仅成为剧中郑秋收、祝霞、马大壮等形象的性格内核,也以艺术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让红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不断前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然,答案就在这些最为普通又创造了世间奇迹的红军形象身上。

  以情致胜、以情塑人、以情动人,是《半条红军被》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剧中,有祝霞与郑秋收之间的爱情,有祝霞、马大壮、湘妹子三人之间的姐妹情、战友情,有秀嫂和天剩的夫妻情,有湘妹子和细伢子的兄妹情,有郑秋收、细伢子在战场上结下的特殊的“父子情”,还有三个女兵与秀嫂、天剩之间深厚的鱼水情等。可以说,全剧的情感关系、情感设计丰富饱满,已经成为关涉剧作情节走向和叙事高潮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这些不同情感关系的表现上,祝霞、马大壮、湘妹子三个女兵形象的塑造以及各自延展出来的情感故事、生命历程,无疑成为全剧表现的重心。从开场祝霞接受湘妹子成为红军的人,到她们三人主动为秀嫂留下红军被,再到雪山上,马大壮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把半条红军被留给发烧的天剩,草地上,湘妹子放弃大家营救她的机会,自己沉入泥潭……在这些短暂的、没有硝烟的生活场景、情感氛围里,三个心灵美、信仰美、精神美的女性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该剧把真实的、善良的人性同革命的坚毅、勇敢、忘我融合在了一起,让生命与使命、青春与理想在信仰之源的激活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也让犹如红花般绽放的三个女兵的形象成为了霞光里那道最绚烂的“红”,驻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红军战士,还是过山瑶的村民,该剧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最为普通的战士、最为底层的老百姓,惟其朴实平凡、源于生活,他们亲身经历的一切艰难、牺牲以及内心的逐渐觉醒,他们彼此之间结成的特殊情谊、生发的浓浓情感,才最为真实、真挚、动人,才最能体现出共产党的宗旨和目标。

  在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上,导演黄定山擅长把自己独特的诗化的、浪漫的、动情的艺术追求与作品题材、内容、样式的独特性结合起来,从而赋予每部作品以鲜明的“这一个”的特点。虽然同样是面对红色题材,但黄定山总是能在“一戏一格”的创作观念、舞台呈现中,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观感和较高的审美期待。绝不重复自己,达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半条红军被》的二度创作中,笔者特别注意了黄定山在人物情感与戏剧场面、调度结合上的全新的处理方式,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总体氛围下,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与诗化呈现。比如,第三幕湘江战役一场,既有郑秋收、祝霞、湘妹子、细伢子四人之间彼此牵挂、思念之情的浪漫表达,又有惨烈的战场之上,全军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向死而生的战斗场景;第四幕翻越夹金山一场,由马大壮个体的牺牲,引出了雪山上各种姿势已经被冻僵成冰雕的红军战士群像,以向牺牲的战士集体致敬的仪式化场面,还生命以尊严和悲壮,向英雄和先烈致敬;第六幕郑秋收、祝霞跳崖之前,熊熊火光的背景映衬出他们炽热的心灵与必胜的信念,跳崖之后舞台上出现的一轮红红的太阳犹如他们生命和信仰的象征,驱散了天空中阴暗密布的乌云,迎来了象征光明的曙光。总之,对于情感的舞台处理,悲情处,尽显壮阔;动情处,精心布置;浓情处,克制铺陈,成为该剧导演创作上最为突出的特色。

  《半条红军被》也是一部在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各方面完成度、完整性都有出色表现的作品,体现了主创团队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审美格局。期待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主创团队能精心打磨、扬长避短、细化亮点,让该剧的民族韵味更加浓郁、思想深度更加厚实、艺术个性更加突出,成为一部能够为剧院和湖南留下来的优秀作品。

  (作者为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副编审)

【作者:徐健】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半条红军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