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年终奖买买买?这些消费陷阱要谨慎避开
长沙晚报记者 李金
快过年了,不少人会收获金额不菲的年终奖,有没有想换部新手机犒劳自己?面对商场里各种亏本大甩卖,你是否疯狂抢购了?而在消费时,无良商家制造的年底消费陷阱需要谨慎避开。近日工商部门发出消费提醒,请随晚报记者一起来学几招实用的。
A 过年想买新手机,三个陷阱要小心
很多辛苦工作一年的市民,都想拿年终奖买部新手机来犒劳自己。
小刘年底到某手机店,本打算购买一部拥有4G功能的华为畅5型手机,价格1300元。交钱后,销售员拿出了一部该款手机给他试用。小刘试用时发现该手机发热情况特别严重,就打消了购买该款手机的念头,要求退款,但店员不退,后又说要请示上级并且要等15天后才退。趁小刘犹豫时,店员趁机推销三星9300手机,并承诺赠送1300元话费。小刘心动了,当即买下。
事后,小刘发现该手机实为2G手机,市价也明显低于1300元,商家赠送的话费也是手机通话APP的通话费用,而非移动通信电话费。由于店方开具的单据不记录其任何虚假承诺内容,小刘事后维权困难。
“交钱之后再拿货”是购买手机时常会遇见的陷阱,导购员让你先交钱再验货,然后谎称仓库无货或手机有问题。如果你想退款,则要等半个月以上。手机销售商利用消费者已交钱、怕麻烦的心态,将消费者引向同样价格但销售利润高的机型,并通过赠送话费等手段让消费者后悔时退机难。
赠送话费瞒实情是购买手机时的另一大陷阱。以赠送话费为诱饵,待你交钱后,再告知必须绑定含有最低消费要求的话费套餐。 2015年底,消费者在某手机销售店购买一款手机,店方承诺赠送500元话费,但付款后才被告知其需绑定手机号码,并且只有每月最低消费88元的套餐才能享受赠送的话费。消费者提出退款,遭到店方拒绝。
购买手机时还得注意开发票时被悄悄改词。以水货苹果手机冒充国行手机销售,却开具注明为港版、美版苹果手机的收据,不懂行情的消费者事后维权难。
这不,近日工商部门接到一个投诉:消费者在某店购买一部苹果6手机,花费4599元,店员称保证是正品。后来,消费者通过苹果官网查询得知,该手机已于2015年9月被激活,认为店方售卖的是翻新机或水货手机。消协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店方开具的收据,发现收据中已注明是港版苹果手机。经工作人员解释,消费者才知道其中的差别,后悔不已。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要:在购买手机前,要对自己购买的机型做充分了解,不购买不了解的品牌和机型;尽量选择诚信度高的品牌销售商,如京东、国美、苏宁等品牌商家;坚持先验货再交钱,否则不予购买。因为先交钱的做法,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注意当场核实收据上载明的信息,发现有与双方约定不一致的内容时,要及时指出、协商更正。
B 年底网购忙,退款、秒杀谨防诈骗
年底网购剁手族也多了起来,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诈骗。
年底柳小姐在网上淘了很多年货。第二天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店家管理人员的电话,称因淘宝网最近正在进行系统升级而发生了一些故障,要把货款退回到其银行卡上,随后,对方详细核对了其姓名、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以及购买的商品。柳小姐见对方对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加之自己正好有需要退款的订单,就告知了对方接受退款的银行卡账号 。
“我们把验证码发到你手机上了,你念给我核对一下,没错的话我们就马上把钱给你打回去。”没过多久,柳小姐便收到了一条带有验证码的短信,因为之前曾经有业务采取过类似的步骤,柳小姐以为是退款步骤便发了,结果卡内的万余元余额都被转走。
另外,“秒杀”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抄底购买商品的手段,不少电商、团购网站都会定期推出“秒杀”商品,不过如今,“秒杀”也变得危机四伏。
王小姐看上了淘宝上的一款参加“秒杀”活动的品牌大衣,原价1880元,现价180元,不过有意向购买的人已经达到千余人,而店家只推出10件,她利用搜索引擎,搜到了一个“秒杀”商品的专门网站,正好也有这件大衣,价格更低,王小姐一时冲动,就点了下秒杀,结果就中了木马病毒。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骗子制作假的秒杀网站,来骗取网民的钱财,他们主要采取几种方式,一种是谎称秒杀成功,让网民转账,一种则是在网页中放置木马程序,通过钓鱼软件获取网民的账户和密码信息,另一种则打着“代秒”的旗号,让网民提供支付宝信息,相对来说,第三种更具有隐蔽性。
工商部门提醒:网络骗局花样百出,账号密码一定要妥善保管。为了严防“李鬼”,最好在正规的网站购物,尽量不选用公共电脑支付,而在购物时,不要轻易将网络账号、支付宝账号、密码等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不轻易点击存在安全隐患的链接,在汇款前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信息,别轻易陷入他人圈套。一旦被骗,要妥善保存聊天记录、汇款凭证、对方账号、联系方式等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资料,配合警方侦查破案。
C 年底特价清仓,小心有猫腻
年底各种让利的活动,燃起春节前消费热潮,形成了购物小高峰。但“惊爆价”有可能是抛售存货,“折上折”有可能是加价后打折……节日消费虽然一年比一年火爆,但产生的纠纷也不少。面对价格的优惠诱惑,不少消费者一时冲动就疯狂消费。有时候,可能淘到货真价实的“宝贝”,而有时候则适得其反。
家住开福区的周小姐告诉记者:“去年年前某专卖店搞特卖,我一时贪便宜买了4件羽绒服,回家才发现里面是劣质羽绒毛,有做服装的朋友说是因为库存时间太久内部受潮。”
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知名服装品牌营销副总透露:“诱人的折扣、奖品、赠品、返券甚至返现金来促进消费者循环消费,这种方式实际上必须购满规定数额的商品才能够享受。”而他介绍,部分商家所谓的“直销价”、“惊爆价”、“全市最低价”和“有奖销售”等口号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特价活动一般都会伴随一些不合理的“霸王消费条款”,比如特价衣服无法试穿,售出后不退货,而在票据上注明“特价商品概不退换”、“赠品不包质量”等。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时候一些不法经营者善于利用人们节日期间的消费心理,采取各种方式坑害消费者,比如短斤少两、掺杂使假或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商品等。”提醒消费者购物过程需要索取发票,也要注意保留好购物凭证及其他相关证明,一旦遇到问题,及时与工商部门联系,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想拿年终奖投资理财的市民更要小心被人忽悠,五花八门的P2P、众筹、传销等,也盯着你的钱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