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省建设规划”来了!未来10年湖南体育这样发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近日,省人民政府官网正式发布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未来十年湖南体育会怎样发展,市民又将得到怎样的实惠?今日,省体育局举行了新闻吹风会,解读了《规划》相关政策,并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近年来,湖南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日益壮大,全省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建设体育强省的要求相比,我省体育发展地域间、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反映群众意愿、符合我省实际、适应发展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规划正当其时。
2019年,省体育局及时启动了《规划》起草工作。在经市州体育部门、机关有关处室、直属单位和体育企业及专家讨论,向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等9家单位征求意见,上报省政府后,7月初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规划》从四个方面对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进行了系统设计:一是明确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发展目标。到2030年,我省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地区前列,具有湖南特色的体育强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提出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的五大战略任务。包括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保持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度。
三是确定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的六大工程项目。包括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一县一品”、“江湖山道”创建计划,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湖南体育产业促进计划,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
四是提供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的五大政策措施和保障。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依法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落实体育相关政策。
《规划》指出,到2030年,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构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建设6万公里的潇湘健身步道;我省竞技体育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参加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的项目数量由目前的16个左右提升至21个左右,争取10名以上运动员参加奥运会4至8个项目的比赛,重点扶持1至2个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5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至2%,实现2家以上体育企业上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达50万人。
Q&A
1、 记者:我们要建设湖南特色的体育强省格局,这个湖南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规划》中体现湖南特色的东西有不少,我只举几个例子:
一是体现在山水上。我们遵循“三山、一江、一湖”整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未来10年建成6万公里潇湘健身步道的规划。提出了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120项“江、湖、山、道”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的规划。
二是体现在项目上。根据湖南人的体质、体型、性格特点,选择适合湖南人的项目,规划提出要做强做实举重、水上、摔柔跆、田径等优势项目(群),制定羽毛球、体操、射击、游泳项目振兴计划,增加适合湖南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注重扩大奥运项目参赛面,将现有的16个项目扩充到21个重点项目。还有冰雪、冰壶、击剑等项目,都可推广发展。
三是体现在精神上。注重挖掘湖湘文化的体育元素,注重发扬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敢为人先”的性格特点,将“体育湘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大力塑造先进典型,讲好湖南体育故事,传播湖南体育好声音。
2、记者:大家都比较关注潇湘健身步道建设问题,请您介绍一下6万公里潇湘健身步道的具体规划和现在推进的程度?
李舜:2019年,省体育局联合省发改委等10个厅局单位印发了《湖南省潇湘健身步道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
2020年3月,完成了《健身步道配置指南》(登山步道、健走步道和骑行步道)三个标准的制定,并向全社会发布,这是我省出台的首个体育类地方标准,具有里程碑意义。
潇湘健身步道建设遵循“三山、一江、一湖”整体规划方案,提出到2030年,分步完成6万公里的潇湘健身步道建设。构建一个自东向西,由罗霄山脉至南岭山脉,再到雪峰山脉、武陵山脉的“登山步道”;自北向南,由环洞庭湖及沿湘江溯源而上的“骑行步道”;可连接各登山步道和骑行步道的、依当地情况修建的 “健走步道”。
2018以来,中央和省本级共下拨237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24条健身步道建设工作,其中5条健身步道为潇湘健身步道示范工程,较好地破解了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