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才哥说两会:用创新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

  袁云才

  绕了地球大半圈,买的还是国产货——相信这是不少人出国旅游购物遇到的尴尬。国货为何漂洋过海后又成国人心中的香饽饽?说是崇洋媚外可能以偏概全,最大的症结还在于,“中国制造”还未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单从数字上看,我国的制造业是值得骄傲的。据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介绍,“我国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球的70%以上”,中国制造的数量显然已居世界前列。可问题是,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能过剩、利润率低、发展粗放等因素,困扰着我国制造业发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吹响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号角。这个方子,开得相当准。“大”与“强”虽紧密相关,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从“大”向“强”转变,关键就是提高“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如何提高含金量?笔者认为,质量是根本,创新是出路,品牌是归宿。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以湖南和长沙来说,我们的工程机械虽然已是中国制造业的名牌,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仍要看到自己与国外制造业的差距。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还得紧抓“创新”二字不放,通过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来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谋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此,才能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含金量,在从“大”变“强”的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 【编辑:肖文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