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专家巧解“世界难题”,助17岁罕见病少年告别拐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于花)3岁时被查出骨科罕见病,经历10余次手术,病情仍持续加重;17岁的他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该院骨科主任唐举玉教授团队创新思路,仅用三期手术巧解“世界难题”。今日,唐举玉向记者透露,他们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整合应用Ilizarov技术和腓动脉嵌合穿支皮瓣技术,帮助这名17岁少年成功告别了拐杖。
三期手术让17岁男孩告别拄拐
来自衡阳的小徐3岁时出现右小腿弯曲,在家人的陪伴下,先后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多家医院看诊,被诊断为“右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神经纤维瘤病”。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约三十万分之一,特征为胫骨节段性发育异常,伴随成角畸形、病理性骨折和骨不连接。由于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难度大,被称为“世界难题”。
自2013年以来,小徐先后经历了10余次手术治疗,单次住院时间最长达46天。可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胫骨成角畸形、患肢短缩、骨折断端不愈合、伤口感染流脓等情况。近3年,小徐需拄拐行走。为寻求更好的治疗,经多方打听,家人带着他找到了唐举玉。
患者病情非常复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唐举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决定将湘雅显微外科团队研发的、国际最前沿的血流桥接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技术与Ilizarov技术进行整合应用。唐举玉表示,这是目前适合该患者的最佳术式。唐举玉介绍,小徐的手术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控制感染,第二期延长患肢,第三期对胫骨缺损区域进行显微重建,重建患肢功能。
整合应用前沿技术巧解“世界难题”
3月1日,唐举玉为小徐施行了第一、二期手术,即右侧下肢胫骨断端清创术与骨延长术,将其病变坏死的组织彻底清除,再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一个多月后,小徐的双下肢基本等长。
第三期手术才是最大的挑战。“手术的关键是通过血流桥接-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对胫骨14厘米的缺损进行重建。”考虑到单节段腓骨瓣支撑强度不够,唐举玉团队巧妙设计了双节段腓骨瓣移植同时携带了腓动脉穿支皮瓣,这样不仅保证了移植重建的骨缺损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还可通过皮瓣对伤口有很好的覆盖,有利于伤口更好愈合,同时可预防踝关节外翻畸形的发生。
4月13日,唐举玉团队按照术前设计思路,在患者左小腿截取长为30厘米的腓骨,携带腓动脉穿支皮瓣,将骨瓣一分为二,重新拼接后移植至右胫骨骨缺损处,双节段骨瓣重建胫骨连续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利用血流桥接技术重建双节段腓骨瓣及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液循环,同时重建了胫前动脉的连续性。手术顺利完成,小徐的胫骨被完美重建,创伤最小化,成功解放了右侧踝关节的固定,有望最大限度恢复右侧踝关节功能。
“这些年我的眼泪没有干过,这次来湘雅真的来对了!”小徐出院时,他的妈妈高兴地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