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诺亚方舟”守护大国粮仓安全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在位于芙蓉区的湖南省农科院实验大楼内,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鲜为人知的是,门后藏着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多年以来,它安静地“停泊”在那里,守护着中国、湖南粮食的安全。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其守护种子的故事。

  工作人员查看进行发芽监测的水稻种子。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我国拥有世界近1/5人口,14亿多国人每天至少需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而我国的可耕地总面积尚不足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10。要应对各类自然风险,确保人民群众“吃得饱”“吃得好”,种子是关键。

  “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则是芯片中的芯片。所有带有能稳定遗传的整套遗传物质、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统称为‘种质资源’,保存它们的地方就叫种质库。”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研究员段永红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各类最有价值的农作物资源在这里被珍藏,随时等待被唤醒。因此,种质库也被誉为种子的“诺亚方舟”,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为什么要保存好种质?段永红进一步解释:“老百姓现在吃到的基本上是目前市面上受欢迎的食物。但生物具有多样性,有些农作物具有某些特性,但可能不对当今消费者的口味,比如它有抗旱特性,但口感不好,所以很难进入商品市场。可是我们必须把它保存下来,以便把它的抗旱基因利用到其他口感好的农作物上去。”

  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3万余份

  段永红介绍,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湖南省第一个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服务性公益平台,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第一代库1989年建成,1992年投用。如今这个库是第二代库,2014年建成,运行至今已有10年。现在库房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其中低温控制区350平方米,分设长期库、中期库、短期库、亲本库以及可调库等5个库房,设计保存种质资源15万份。形成了长期、中期、短期配套,战略储备和分发利用、收集保护与共享服务相结合的农作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

  该库自运行以来,已保存来自全球59个国家(地区)、全国32个省(市)的种质资源3万余份(含重复),涵盖粮食、蔬菜、油料、绿肥等56种农作物。“3万余份种质资源就像3万余个宝宝,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他们在这里睡得舒服。”段永红说。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里,工作人员在检查保存的种子。

  9台套设备24小时确保库房低温低湿

  种子要想保存好,温度和湿度最重要。

  “种子只有在低温干燥的环境里,才会既有活力又能保存特性,如果年年在地里种,它的一些基因会随着气候等变化而改变,一些优秀基因可能慢慢流失。进了库,基本上就可以保存它最原始的状态。”种质库工作人员余亚莹介绍。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库之时,就安装了9台套专业制冷除湿设备,库里的种质资源甚至可保存50年以上,并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被唤醒。

  “库房里,我们安排了两位同事,一年365天24小时值班,确保种质库安全运行。”段永红说。

  资源库除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外,还得确保种质保存、数据安全不出问题。余亚莹介绍,对接收种质资源,库房必须逐一进行入库前净度、发芽率、水分等种质质量检测,只有达到入库标准的资源才能入库保存,并且还需定期完成库存资源的活力监测,及时在田间扩繁种植。

  据介绍,截至目前,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累计向18个省市分发种质资源近3万份次,实现了我省与国家种质资源平台的优势互补交流,利用这些资源实施“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及筛选课题”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对湖南省乃至长江流域农作物育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作者:颜家文】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