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会“上当受骗”?这项研究揭开奥秘丨湖南科技奖中的长沙力量④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植物也会“上当受骗”?没错。湖南大学生物学院于峰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当线虫入侵植物时会释放“烟雾弹”(信号分子),让植物受体激酶感受到,并向内部传递错误信息“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于是植物免疫系统关闭,线虫乘虚而入。该研究有助于作物的品种改良过程。
今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由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共同完成的“受体激酶FER介导的植物环境适应性及重要农艺性状形成机制”,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植物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好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培育广适、高抗、高产的农作物。因此,“高等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入选《科学》杂志公布的125个前沿性科学问题。
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于峰介绍,植物要适应环境,首先需要感受各种环境信号,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激酶,是植物感受环境信号、使细胞作出正确反应的关键因子。但成员众多的受体激酶,如何感受不同信号、协同调控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尚不清楚。
为了回答该科学问题,项目组选取受体激酶家族中的典型成员FER,以水稻和拟南芥为材料,研究FER感受线虫病害和干旱环境信号,并通过调节RNA代谢通路进行信号传递,最终调节水稻抗线虫等农作物性状形成的相关机理,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植物感受环境变化就像一个黑匣子,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研究发现,受体激酶FER在感受到线虫虫害和环境干旱这两种信号后,可以通过调控RNA的代谢向细胞传递信号。”于峰说。
以全球性的粮食作物病虫害——植物寄生线虫为例,其早期很难发现,一旦发病就很难挽救。揭示植物如何感受线虫病害,并启动相应抑制机制,在科学界是个难题。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
“线虫非常聪明,它要侵入植物细胞,会先发出一个烟雾弹,也就是一个信号分子,这个信号分子可以被受体激酶FER感受到,但它是欺骗性的,FER传递信号,告诉植物‘外面一片美好,没有虫子’,植物被骗,警惕性降低,相当于把免疫系统抑制住,这个时候线虫就可以成功侵入。”于峰说。
弄清楚这一机制,在育种过程中,就可以选育受体激酶FER功能减弱的材料,或者直接把受体激酶FER功能剔除掉。这样,植物就不会被线虫发出的“烟雾弹”所迷惑,也就不会“上当受骗”。实验证明,在水稻里,一旦受体激酶FER“不在线”,线虫侵入的能力就大大减弱,水稻的抗性就明显增强。
尽管项目开辟了受体激酶介导RNA代谢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相关发现,还可以间接或直接帮助农作物适应一些特定的环境,比如盐碱、病害、干旱、缺肥等。但于峰说,从整个植物科学领域来说,这只是很小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真正要改良作物的性状,培育新品种,还需进一步探索。
在于峰看来,植物响应环境的变化,是地球变得多姿多彩的重要原因。基础研究的魅力在于,让大家理解世界是怎么工作的,从而更好地接受世界改造世界。他透露,自己和团队正在做一些很有意思的研究工作,比如水稻怎么样增强对杂草的抗性;比如植物的根如何扎进土壤,一旦弄清楚其中的机制,就有可能在未来改变水稻种植模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