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课堂“硝烟味”十足!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为战育人、向战而研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顾莹 雷雯

  在国防科技大学,王鹏教授的课是公认的“硝烟味”十足。

  “硝烟味”既来自于课堂内容——他以真实战场为背景建立案例库,向学员分析案例中的原理。

  “硝烟味”也体现在课堂场景——他设计不同选题,让学员分组研究并选派代表上台“讲课”,大家相互PK。

  这就是王鹏设计的“翻转课堂”。上课时,他对学员们说:“今天,你们面对的是课堂里的‘硝烟’。而明天,你们将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走向战场面对真正的硝烟。”

  王鹏是一名“80后”,作为青年科技专家,他主持的课程入选首批军队级精品课程、湖南省一流课程,主编的教材入选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10余项,先后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

在国防科技大学,王鹏教授的课是公认的“硝烟味”十足。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启阳 摄

  从“橄榄绿”到“孔雀蓝”,他继续书写强军梦

  “读中学时,老师让我们写《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我当时写下‘希望自己能够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军人’。”王鹏回忆道。200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王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稚嫩少年的“军人梦”实现了。

  在征战浩瀚星河中,王鹏经历了两次转向。

  第一次是2009年。那一年,王鹏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攻读博士。他所在的课题组承担了某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研究难度较大。导师吴杰教授找到王鹏,对他说:“这个方向要解决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实际问题,现在很难,往后会越来越难,你愿意加入进来吗?”

  一边是浪漫的太空领域,一边是解决作战应用问题,面对研究方向的调整,王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转向完全陌生、更具为战特性的某控制技术的研究中。“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吗?只要是任务需要,再难我也愿意尝试。”

  “他的回答让我既惊讶又感动。”采访时,吴杰教授告诉记者,在和王鹏谈话前,自己犹豫了很久,担心影响王鹏按时毕业。最终,王鹏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期完成科研任务,解决了某控制难题。“他既有大局观,也敢于挑战,作为他的导师,我很欣慰、很自豪。”吴杰教授说。

  第二次是2018年。当年,全军现役军人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全面推动,经过深入了解政策后,王鹏向组织表达了转改意愿,成为第一批进入文职序列的人员。

  对于王鹏来说,从“橄榄绿”到“孔雀蓝”,变的是身份,但不变的是初心。他说:“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继续为强军事业作贡献。”

  聚焦实战,课堂上的“硝烟味”十足

  “方案为什么这么设计,理由和依据是什么?”“方案看起来很好,在实际工程中根本行不通。”……这是王鹏的“翻转课堂”上常常出现的一幕。学员们舌战正酣,“硝烟味”十足,王鹏随时“加把柴”,不断抛出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员更加贴近部队场景,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王鹏说,这种模式实行以来,最直接的效果是学员上课的积极性上来了,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也提高了。

  学员杨云是课代表,每堂课前,他会和王鹏进行课堂交流。他告诉记者:“有一次王教员拿出花名册,在一些学员的名字旁作了标记,比如课堂表现优秀者或重点关注对象,便于调整教学方式,这让我感到王教员真正关注学员、了解学员。”在杨云看来,王鹏是一位“引导型”教员。在他的课堂上,并不是教员的单向输出,而是教员和学员的双向互动。

  王鹏说,自己在教学工作上有一个偶像,那就是本科时期的高数教员李建平教授。

  “李教员上课时几乎不看教材,只需要带上粉笔,就能把板书写得清清楚楚,课也讲得很有趣。”王鹏还记得,那时没有电子文档作业,下课时,李教员双手抱着全班一百多名学员的作业本,用下巴压着,一步步走回家,下次课又抱回教室。

  那时的李教员40岁左右,正是王鹏如今的年纪。20年过去了,曾经的李教员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即将退休,他的学生王鹏成为了省级教学能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军铸将”的使命任务在一代代传承。

  科研不是纸上谈兵 要紧盯战场需求

  某次在部队调研时,有两家单位向王鹏所在团队求助。“我们每年要执行几十次任务,最头痛的是任务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设备状态,能不能设计一套适用的系统?”

  那段时间,王鹏和同事常常在部队一待就是好几天,从成百上千条历史数据中分析规律性、寻找关联性。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设计出一套系统,彻底改变了原先的被动保障模式和数据事后分析方式。

  对于王鹏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一套软件开发,更是为部队解决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痛难点。他说:“一切研究成果都要瞄准‘实战’二字。只要是部队需要的,再难也要解决;只要是对新质战斗力提升有帮助的,再久也要坚持。”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楼有一面“人才森林”展示墙,上面展示的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帅才、系统总师、首席专家的科研成就,犹如繁星映照着强军兴国的浩渺天空。

  王鹏说:“作为科大人,大家都拥有‘向高峰攀登、向难处攻关’的精神,所以大家不怕难题,有决心和意志把高峰攀下来、把难题攻下来。”

  在校园里,空天楼、天河楼里实验室的灯光凌晨仍未熄灭,光剑路、北斗路旁的停车场节假日仍满满当当。新生代的科研人员挑大梁、担重任,向着新时代强军目标冲锋。

【作者:刘俊 通讯员 顾莹 雷雯】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