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油菜花田宛若油画!湖南农大农学院把教学搬进“花海课堂”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徐淼 陈宁)彩色的不一定是彩虹,也可能是油菜花海。春分时节,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的五彩油菜花迎春怒放,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彩画。3月26日,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组织70余名师生走进花海,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学生们通过现场参观讲解,了解种植技术,沉浸式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与最新科研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的五彩油菜花迎春怒放,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彩画。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谌柯源摄

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的五彩油菜花迎春怒放,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彩画。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谌柯源摄

  “第一次见彩色的油菜花,好神奇!”“这里拍照也太好看了!”课堂上,师生们在花海中徜徉,边学习边欣赏。草帽、套靴、笔记本,身穿实验服、背着小挎包的就是“田间课堂”的主讲人——湖南农大农学院教授刘忠松,这位油菜育种专家就是这片花海的总设计师。“我们在确保油菜高产油量的基础上,通过调控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基因,成功培育出紫、粉、白等彩色花瓣新品种,兼具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刘忠松就实验基地的基本情况以及彩色油菜花的培育和生产原理,给同学们作详细讲解。

70余名师生走进花海,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

70余名师生走进花海,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

  其他老师们也结合自身求学和科研经历,分享着农学院油菜团队几十年来初心不改,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的育种故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不仅加深了对农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实践热情和创新思维。

刘忠松教授给师生们讲解彩色油菜花的培育和生产原理。

刘忠松教授给师生们讲解彩色油菜花的培育和生产原理。

  这场“看得见泥土、闻得到花香”的“土”课,实现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农学院党委书记刘敏表示,“三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要靠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这些彩色油菜花是农学教授写在大地上的答卷,而湘农学子的使命,是要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油。

“田间课堂”也拉开了农学院“金穗文化艺术节”团学品牌活动的序幕。

“田间课堂”也拉开了农学院“金穗文化艺术节”团学品牌活动的序幕。

  “田间课堂”也拉开了农学院“金穗文化艺术节”团学品牌活动的序幕,该系列活动还包括主题摄影大赛、主题征文等,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构建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将学生对农业的认识从传统转向现代,从书本转向实际,不断加强学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思想根基,培养助力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农人。

【作者:张炎炎】 【编辑:肖彪】
关键词:油菜花 湖南农大农学院
>>我要举报
2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