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无影堆

相链区块链

    文 | 邹宗德

  孟秋时节,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是热浪滚滚,秋老虎淫威肆意,可一走进山西长治上党区,顿觉秋高气爽、心旷神怡,对于生长在南方的笔者来说,在上党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两个成语的真正含义。为什么这里一到秋天就能马上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呢?因为据说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变化就是以这里为准的。

  长治市上党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留下了天台山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天台山位于上党区上郝村。《潞安府志》记载:“娲皇庙在西南天台山,相传即炼石补天处,名望儿台。”又载:“在县西南二十里处,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皆无影。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

  笔者在上郝村村主任董虎清、女娲文化研究学者马志胜先生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台山。天台山其实就是一个土堆,故又名无影堆。堆虽然不高,视野却极为开阔,举目四望,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马先生给我们指点四方极目之地,北望长治市、老顶山炎帝像、漳泽水库,东望上党区五龙山,南顾上党区老松山、长子县伏羲庙,西瞻长子县城、北高庙。人在堆上,仿佛自己站在了世界的中心。

  马先生说这就是上党的中心,“上党”之名当源于此。光绪年间《长治县志》云:“天台山,县南二十里,四周平坦,日出人无影。一名望儿台,台上不容瓦砾,间有抛掷于上者,邻近居民必有灾祲。俗传女娲炼石补天处。”这是隐讳地告诫劝勉人们不要破坏天台山,不做恶事,若胡来,必有灾祲。天台山有奇景:每年夏至这一天,不论是旭日东升的早上、烈日当空的中午,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游人站在天台山上任何地方不会有身影。无数人于夏至日一探究竟,都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笔者问在此生活了77年的马先生试过没有,马先生说,他试过无数个夏至日,就是没见到过太阳。不过,不论什么时候,这个望儿台是没有影子的,您看,现在不是中午,这个土堆在太阳下没有任何影子吧?更加奇妙的是,这里的庄稼对二十四节气十分敏感,是名副其实的“四季分明”。夏至前后五天小麦垂头、收割;秋分前后五天玉米垂头、采掰。往南30多公里的高平要提前15天左右,往北30多公里的潞城要推迟15天左右。民间流传的九九歌在这里也是准得很。笔者有感而发:

  台曰望儿,人道是炼石补天之地;

  堆名无影,我来问星移物换之机。

  传说盘古开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人。后女娲继了皇位,建都中皇山,镇守冀汸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发水向中皇山进攻,大水冲走了女娲的许多“小泥人”,女娲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便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今长子县境内),撞断了擎天柱,天塌了一个大窟窿,顿时大雨倾盆,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女娲决心炼石补天,于是选择了天台山。

  女娲在天台山九九八十一天,炼了一块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后在众神的帮助下,又用四年的时间,依样炼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巨石。因为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早霞和晚霞。天补好后,洪水归道,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迎接女娲归来。女娲看到普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定,高兴地吹起笙箫,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望儿台”,建娲皇庙。

  娲皇庙就在望儿台下边的老疙堆上,坐北面南,此庙原为隋唐时建立的佛爷庙,明正德八年(1513年)立为女娲庙,并存佛爷庙。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修,1956年遭到破坏。第一进院落供奉女娲和两个妹妹,三神像立于一巨石上,女娲补天留下的一块五彩石就在这里。第二进院落主殿供奉祖师爷,东侧配殿仍然供奉女娲画像,西侧配殿供奉瘟神。今天的女娲庙是在原址废墟上建立的。二进院落内有一株唐代的皂角树,需三人方能合抱,从树脚分成两株,分别像男女人形,马先生说就是伏羲和女娲的化身,附近三公里处有伏羲庙。除女娲庙外,上郝村还有五谷神庙、汤王行宫、玉皇庙、白云寺、药王阁、狐仙洞等庙宇或遗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七千年文明看上党”,诚可信也。

【作者:邹宗德】 【编辑:胡兆红】
关键词:神秘的无影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