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六中:且听楚沩名校奏响洪钟大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胡明德
3000多年前,随着象纹大铜铙震耳发聩的声音敲响,鏖战正酣的士兵终于鸣金收兵,沙场烽烟逐渐平息,神秘的“大禾方国”开始乐享殷商繁华。
1000多年前,锦袍扎甲的大唐将士行至楚沩之地,只见此处扼守要道物产丰富,遂奏请朝廷建仓囤积官粮,《宁乡县志》有云:“昔建粮仓,故名。”
100多年前,一代伟人携友徒步前行,深入人民群众,开始了对中国农村的游学调研之路,进而找到中国未来的正道,播撒下革命的星星之火……
在奔流不复的历史长河之中,这些伟大时点似乎以一种难以思量的机缘不期而遇,而千年古邑宁乡老粮仓,幸运地成为时空交汇的一个亮点。
仓廪实而知礼节。物华天宝之地,尤为崇礼重教,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勃发的时代气息交相融汇,孕育出宁乡市第六高级中学(简称“宁乡六中”),其东倚巍巍望北峰,北接悠悠楚江水,山清水秀地灵人杰。
如今,这所走过80余年辉煌历史的楚沩名校,沐浴着新时代新征程的无上荣光,继续奏响教育事业的洪钟大吕。学校以“修德育才,立己立人”为校训,传承文史特色,不忘育人初心,获评长沙市示范性高级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乡文史特色学校、“诗词之校”等,培养出一批批学子成为各行各业之骨干栋梁,卓显“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的名校风范。
宁乡六中之风范 来自青铜重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重达221.5公斤的商代象纹大铜铙,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国铙王”,这件国宝在宁乡老粮仓师古寨被发现,目前是长沙市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而宁乡已经出土考古价值、艺术价值俱佳的精美青铜器数千件,其中包括国宝级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重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驻足于象纹大铜铙前,仿佛能聆听到古乐铿锵,而能够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不仅反映出古代华夏的繁荣富庶和科技进步,也体现出当地人们对于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执着,这种精神的传承无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宁乡人。
走近宁乡六中,远远望见校门牌楼大气巍峨,以青铜器方鼎和博士帽为主要设计元素,校名依然是谢觉哉老先生所题的几个大字,这也反映了谢氏一族与宁乡教育和宁乡六中的渊源。
宁乡六中的前身为湖南私立友仁中学,始创于1942年,位列宁乡四大老校之一。1949年后的第一任校长谢子谷,是“延安五老”之一、人民司法制度的重要奠基人谢觉哉的儿子。1961年,谢觉哉回宁乡参观视察时,还专程来到宁乡六中,看望这里的师生和朋友。
“子谷:我的字以前写不好,现在更写不好了。你要我写,只好写,如有写得好的,可以不用我的。”细看谢觉哉为宁乡六中题名的手稿,话语口气是何等的坦诚、谦逊!谢老对这所学校有着深厚感情,一是因为这里原本就是谢氏族学,二是因为儿子在这里工作,经常写信向他汇报学校的情况。
有幸步入校园,只见房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参天大树合抱之粗,鸟语花香绿草茵茵,最老的一棵香樟树龄已有123年,学校不愧是长沙市花园式单位、长沙市绿色学校、长沙市“两型”建设示范单位,还入选了长沙市文明校园。其中,30多棵树龄近百年的大香樟树好似武士仪仗队,组成令人心旷神怡的“百米樟廊”,浓荫如华盖遮护着校园田径跑道,为锻炼身体的师生们带来清爽,也被大伙亲切称为“林荫跑道”。
据了解,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500多人,教职工118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5人,学科带头人14人,骨干教师53人。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是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创造不俗成绩,培养出了周俊波、陈月莲两名宁乡文科“状元”,不少学生考取了985、211大学,今年全校137名高三学生考上本科线,其中36名学生进入重点本科。学校获得宁乡市“高考质量综合一等奖”“学考质量综合一等奖”,在同类乡镇中学当中一枝独秀,成为宁乡西部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也为更多的山乡孩子燃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烛光。
宁乡六中之风范 来自楚江滋养沃野民风的真挚朴实
在位于长沙西部山区的宁乡老粮仓镇,水量充沛的楚江唱着山歌民谣,穿过风景优美的烂山峡,滋养了成片良田沃野和淳朴民风,能让你充分感受远离尘世喧嚣,乐享田园牧歌的恬静,也为宁乡六中的老师潜心授教、学子专注典籍创造了一处洞天福地。
秉承“修德育才,立己立人”校训,宁乡六中强化师德意识,老师们身正为范,做优做实党员示范岗,不断细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实效。实行安全双防控管理机制,人人都成为隐患排查人;取得湖南警察学院的支持,协同学院派驻的律苗公益团队打造警校共建管理模式,行为、思想、学业“三合一”管理更加注重实效;建立心理工作专班,将“学校管理层、女生辅导员、心理教师、班主任、班级阳光男孩女孩、家长”联系在一起,共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教师立身,功在千秋。学校坚持做好日常师德建设工作,每学年初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每季度进行教师师德自查情况总结,每学期推送身边优秀典型,从2015年至今每周一期《党建简讯》进行案例分析。将校长信箱作为学校工作的晴雨表,每周汇总据实速办。教师期中问卷调查、食堂商店服务质量月调查、行政执行管理情况问卷调查等三个调查持续做,家校交流每学期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与校长答疑结合进行,合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宁乡六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积极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倡导“用思想引领发展、用精神打造团队、用特色提升品味”的管理理念,通过“三会一课”制度、“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党建聚合力“410”计划,积极推进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将党建和教育教学紧密融合……宁乡六中按照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品质教育”,初步形成学生健康成才、教师幸福成功、家校携手成就的“三成”局面。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宁乡六中领导班子提出的口号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来!”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从早晨5时50分到晚上11时,宁乡六中师生们都能看到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海强的身影,他走进教室了解教情学情,听取教职工心声并为大家排忧解难;他来到学生寝室了解孩子们生活情况,到食堂和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他还通过校长信箱及时了解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疏导心理。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袁志忠兼任班主任,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温馨陪伴,三餐饭时间都提前15分钟陪学生进行“每餐一题”,利用节假日行程千里做家访。
奔流不息的楚江在滋润了老粮仓之后,融入被誉为“宁乡人母亲河”的沩水一脉,汇湘江,入洞庭,最终通江达海,而宁乡六中的师生们,亦怀着对这片土地最真挚朴实的情感,筚路蓝缕发奋图强走出一番新天地。
宁乡六中之风范 来自尊师重教师生一家的传承发扬
在宁乡六中校友们的朋友圈里,有这么一段师生情谊的佳话始终被大伙津津乐道——一名学生感激师恩,主动帮助退休老师建了一栋堪比别墅的房子,让老师安享晚年生活。
故事说的是杨巩承老师在宁乡六中担任班主任时,曾连续几个星期为体弱多病的学生彭建宗熬药。1996年,已是学校党支部书记的杨老师光荣退休,他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5载春秋,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而在2010年教师节,学生彭建宗主动帮忙出工出力,热心为杨老师建起一栋漂亮的新房。
“熬了几个星期药?我真不记得了。”记者见到已经87岁高龄的杨巩承老师,精神矍铄的他笑呵呵地回忆说,那时带了两个毕业班,教室宣传栏上贴满了批改的考试卷子,每天晚上12时之前没有睡过觉,他提着一盏煤油灯,为寄宿的学生盖被子,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崽女来对待。
杨老师的好搭档、宁乡六中的老校长刘卓凡,今年也已78岁了。漫步整饬一新的持正园,他凝望着和学生一样茁壮成长的桂花树、广玉兰,娓娓道来记忆中的模样,以前的校舍几乎都是简易的土砖房,如今则是错落有致的楼栋和设施齐全的教室,岁月荏苒给校园带来了更美好的现状,而“爱生、严谨、善导、探索”的教风和“尊师、刻苦、多思、进取”的学风始终不变。
老一辈教师的好风范,被代代传承惠及当下。
学校现有“宁乡市袁志忠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是农村高中少有的高考文化科目工作室,工作室于2020年12月成立以来,由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袁志忠领衔,发挥了工作室对宁乡市高中地理教学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刘胜奇老师参加工作以来四十年如一日,坚持手写教案令人肃然起敬,每逢“三月三”传统节日,他会煮上一大锅荠菜鸡蛋给孩子们吃,他也被湖南省教育厅评定为正高级教师,这在农村学校堪称凤毛麟角;李定国老师毕业于宁乡六中,又回到母校工作,他在担任地理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学校教务主任的同时,还承担多个高三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了给学生们最精彩有效的课堂,他一遍又一遍打磨授课内容……
听着阵阵诵读声,嗅着幽幽桂花香,脚步不觉就走进了古香古色的学校文史馆,这儿收藏着学校发展的老照片,陈列着谢觉哉、王定国等革命前辈的亲笔书稿,记录着一代代教育人的初心与使命,更是宁乡六中尊师重教的历史见证。2016年,该馆被授牌“湖南省优秀校史馆”。
一支粉笔写尽芳华,三尺讲台挥洒热爱。
在宁乡六中,良师爱护学生如子女,学生尊重恩师似父母。从学校发轫于谢氏宗祠舍家办学,师生齐心协力肩挑手挖建校如家,到友仁中学走过新旧两个时代,带着章子客一样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坚韧,再到现在的宁乡六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在这里,像谢天赋、杨巩承、潘涤沩等一批老先生被口口相颂,像易勇、黄海潮、刘怀彧等一批好老师被传赞至今,师生情感双向奔赴亲如一家的记忆铭刻在六中人的脑海,“修德育才,立己立人”校训在代代传承中更加笃定坚守。
宁乡六中之风范 来自文史特色诗词之校的豪迈洒脱
“母亲,生我养我的圣贤;母校,修德育才的殿堂。母亲母校同是母……”在回忆母校宁乡六中时,作家、湖南广播电视报原社长何立庠留下了深情的文字,“印象母校,友仁印象,恰似母亲给儿的胎记,怎能忘呀怎能忘……”
字字珠玉真情流露,充满着对母校办学好传统的赞许,也抒发出宁乡六中以文史特色为底色,培养出一批批文化名人、文史大家的豪情。在璀璨的文化名人星空里,包括“湖湘之子”画家欧阳笃材、“史学泰斗”张泽咸、“诗词圣手”林丛龙,还有知名作家姜福成、谢繁、刘怀彧、喻剑平、胡永阳,报人何立庠、洪孟春,以及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北京大学博导张文雄……文化名人记挂母校,无私反哺传承文脉。
随着新高考制度变化和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村高中文史这一特色日趋走入艰难的境地。令人欣喜的是,宁乡六中坚守初心,擦亮文化名片,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文史特色学校的活力,譬如聘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等来校讲学,加厚文史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深度。2013年,宁乡六中被宁乡授牌为“文史特色学校”,2014年开始招收文史特色班,开设“文史专讲”课程。
菁菁校园里,每日校园广播站开展经典诵读,一篇篇经典诗词萦绕耳边,让漫步“百米樟廊”学子们入心融会;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校长准备充分,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时政,通过一场精神洗礼育人走心;每学期一次诗词摘抄比赛、诗词朗诵比赛、名家友仁讲坛开讲等,让同学们感受文史对成长的助益……书声琅琅,墨卷飘香,师生们置身在浓郁的文史文化氛围中。
“以友辅仁意诚心正,尊师重教淑世匡时”;“欲展经纶酬祖国,莫辞辛苦探书山”;“桑熟稻粱肥几村渔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瓶花落研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温故知新暮诵朝弦齐努力,滋兰树蕙春风夏雨总关情”……校园所有建筑屋门楼,都挂有知名书法家创作书写的楹联,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文化自信。师生徜徉其间品味推敲。
围绕文史特色建设,校内还创办校园文化刊物——《枫叶集》和《楚江文刊》,举办文化艺术节、“觉哉杯”文史知识大赛,点点滴滴意在发掘人文资源,弘扬“诗词之校”的传统。
同时,宁乡六中于2021年与湖南警察学院联合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致力打造法治特色教育,不仅提升了师生的法治素养,争创平安校园,还于当年正式开设警校共建班级,探索了一条农村中学生源条件下的管理新道路。
时光缱绻,葳蕤生香。宁乡六中,这朵楚江河畔的教育之花,伴随着岁月锦绣芳香四溢。如今历久弥新的楚沩名校,正迈着更加青春洋溢的步伐,踏着伟大新时代的节拍,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省级示范性学校的目标与时俱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