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筑牢长沙实体经济根基
李珍珍 彭培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近年来,长沙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六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制造业成为长沙最鲜明的底色。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如何进一步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做大做强做优长沙的实体经济,意义十分重大。笔者认为,应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为发展重点,旗帜鲜明地推进工业强市、园区兴工、产业立园、项目促产,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供需联动。去年8月,长沙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今年2月,《长沙市支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若干政策》发布。数字化转型,将成为长沙新一轮技术改造的主攻方向。应建强、用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摸清企业转型需求和痛点难点,综合采取需求侧开放场景、供需“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培育优质解决方案和服务商等方式,强化供需对接,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强化一体推进。结合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继续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探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一个待转企业库、一个服务商资源池、一套转型指南”4张清单和“辅导诊断、应用推广、年度评估”3个机制,构建数字化评估诊断、场景培育、改造示范、推广应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采用“1+1+N”合作改造模式,即由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等数字化牵引单位牵头,联合1类实施数字化集成服务的企业和N个产业生态企业,以商业订单为重要牵引或聚合产业生态资源,联合对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强化分类施策。按照“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升”工作思路,坚持从易到难、滚动实施、全面覆盖,面向未实施转型企业“一企一档”开展数字化技术应用普及,面向已实施转型企业“一项一档”助力提级跃升,加快培育“点上标杆、线上示范、面上样板”,引领带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全面提升,实现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赋能全覆盖、重点行业“产业大脑”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
2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衔接互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动态,精准识别技术前沿趋势,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对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切合点进行匹配、分析和筛选,为技术合理转化提供科学指导。发布前沿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扩大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打造技术需求、应用场景需求深入对接平台,加速重大技术成果场景落地和迭代应用。推动科技人才与产业人才交流互通。完善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交流互动的发展通道,突出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打破在长高校学科专业壁垒,设置科技产业复合型人才培育体系,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培养高水平、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科技产业复合型人才引进政策,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务实、完善的知识型外籍人才引进机制和技术移民制度体系,吸引全球高水平科技产业复合型领军人才。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互补。加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中试平台与概念验证中心,为产品创新成功搭建从“实验线”到“生产线”的桥梁。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支持北大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利用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3 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在全市遴选建立准独角兽企业库,对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创新突出、影响力极大的准独角兽企业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北斗应用、智能网联、商用航空航天等新技术领域,加大产业引导基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形成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同时,支持推动一批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本土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搭建民营经济“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成长扶持机制,以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企业为基础,逐步培育扩大梯队规模,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打造“标准化扶持”+“个性化服务”模式。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天使投资基金对优质企业和项目的投资,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种子期、初创期小微企业。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强化“培育产业”理念、“链式服务”思维,坚持“新引项目”与“增资扩产”并重,鼓励政府相关部门与区县(市)、园区积极搭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或购买服务,全面优化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数据等涉企服务重点场景,为广大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管理升级、技术创新、上市融资、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共性问题提供公益性培训指导和服务,不断构建与产业价值链需求相匹配、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营商服务链,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4 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营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要素保障工作机制,优化规划许可办理和用地保障,超前对接项目用能用电需求。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放大政府投资基金撬动效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科技类企业普惠性贷款的贴息力度。深化数据系统治理,深入推进跨区域数据流动,完善数据交易规则,扩大公共数据安全可信开放,加强区块链等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数据上链和标准对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持续清理各类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提高核名登记便利度,消除准入端隐性壁垒。畅通企业退出路径,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小企业破产保护等方面深化制度创新,探索以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完善企业数字画像。推动执法检查标准的双向认可,深化“信用+风险”管理创新,探索“远程管”等无感监管、透明监管新手段。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持续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建立完善“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机制、“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等,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鼓励行政机关与企业、群众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探索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等执法模式。营造高水平开放的外贸服务环境。大力护航企业出海,构建一流“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办展、拼抢订单,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探索在区域内延伸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消费体验场景,建立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提高标准制定的公众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
(李珍珍系省社科联副研究员,彭培根系省社科联省情与对策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本文系2024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