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禁与烧”的二元思维,给秸秆找条绿色出路
相链区块链
白木
又到秋收时节,处理田里的秸秆成了老大难。一方面生态环保不让烧,一方面农民要烧。禁与烧,秸秆的处理似乎陷入了对立的二元困境。长沙跳出这一思维局限,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为秸秆找到绿色出路。(10月29日长沙晚报)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此话放在秸秆上,十分贴切。在笔者小时候,秸秆在农村还是很有用的东西,晒干后都会被农民打捆运回家,做柴火烧、垫床铺、喂牲口等。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失去上述用途,变成了“废弃物”。
种田是辛苦活,农民不愿耗时费力去处理秸秆,觉得一烧了之最划算,减少了病虫害,产生的草木灰还能肥田。但大规模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火灾隐患。于是,各地纷纷出台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试图一禁了之,虽然下力颇多,却效果有限,因为忽略了广大农民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
推行一项禁令,光堵是不够的,关键还靠疏,找到新的出路。如今,一些地方渐渐放开了管控,变禁烧为限烧,终究是次优解。如何让秸秆重新变得有用,是解决秸秆难题的窍门。长沙通过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技术对秸秆进行还田和离田利用,让秸秆从 “问题” 变成 “资源”,从 “负担” 变成 “财富”。同时,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种植户广泛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广大农户直接享受到处理秸秆的实惠。如此一来,农民就从“不让烧”的外部强制变成了“不愿烧”的内在自觉,禁烧秸秆不令而行。
思路决定出路。“一刀切”的禁令虽然执行起来简单,但缺乏统筹考虑,往往费力还讨不了群众的好。而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思路,则如顺藤摸瓜、顺水推舟,一定能开辟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