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全力培植大学生创新创业沃土,助力青年学子逐梦前行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实习生 刘雅雯

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湖湘大地,从来不缺创新精神、创业梦想。近年来,湖南省以“七个一”行动为纲领,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建全链条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为青年学子打造追逐事业理想的“梦工厂”。

作为湖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以学科优势为基、产教融合为翼,累计孵化企业70家,培育出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力量。这里不仅是技术转化的试验田,更是青年创客“敢闯会创”的梦想高地。

从实训实践到产品落地,构建双创新范式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内,一大批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正积极投身于与学校特色专业紧密相关的多个创业领域,郭昱含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位“00后”。这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便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其创办的长沙纽恩内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新能源机电暂态模型参数辨识软件,已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达成合作。

这一成果的诞生,离不开长沙理工大学“实训实践—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全链条服务的强力支撑。记者了解到,学校为入驻园区的创业团队提供了“场地免租+税收减免+导师帮扶+融资对接”的政策组合包,每年还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导师指导我们优化技术路线,园区还协助对接校外资源,提供了政策宣讲、场地和技术支持,为我们初创者解决了不少难点和痛点。”郭昱含感慨道。目前,公司累计实现营收超500万元。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曾鹤群供图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曾鹤群供图

从课程改革到生态共建,激活创新源动力

“我们的水激手电筒能在无电源环境下持续供电72小时,这款应急救灾电源已应用于多地抢险一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何张龙向记者展示了团队研发的系列特种电源产品。他创立的湖南清河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金属空气电池的开发与商业化推广,已经掌握了核心材料、关键组件、产品应用全流程技术。

“学校开设的专创融合课程,让我们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问题,真正成为‘当局者’。”何张龙的公司如今已获得启迪之星融资,并与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铁九桥和易华新能源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相关产品远销日本和欧洲。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先后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管理制度16项,构建了从双创通识教育到专创融合教育,再到创业实践与孵化三阶递进课程体系,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建设专创融合课程207门、双创选修课程66门,开设赛教结合、科创融汇、产教融合双创实践课程44门。这种“学科竞赛+实践课程+孵化服务”的培养模式,加速实现学生项目从课堂作业蝶变为市场产品。

在这里,既有“免租减税”的政策温度,又有“学科+产业”的融合深度,而这片创新沃土,也正孕育着更多引领未来的青年才俊,以青春之名续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时代新篇。

【作者:祝林灿】 【编辑:肖彪】
关键词:创新创业 长沙理工大学
>>我要举报
0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