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轻轨让博物馆与高校“零距离”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日讯(通讯员 李韵佳 全媒体记者 任波)如何让文化遗产从“博物馆的玻璃柜”走向“青年的精神原野”?长沙博物馆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近日,长沙博物馆联合长沙市多所高校,正式启动“长沙博物馆文化轻轨计划”之高校巡展推广项目,旨在构建可循环的文化输送体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出去”。该计划以轻快、灵活的方式搭建博物馆与高校之间文化迁移通道,创新“轻量化策展+数字化赋能+沉浸式互动”模式,在模块化陈列、科技化体验与学术化联动等方面实现破圈传播,将博物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移动、可延展的“知识列车”,驶入高校校园,为青年学子打造触手可及的文化课堂。
宣传海报。 均为长博供图
首期巡展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拉开帷幕。长沙博物馆精选馆藏原创“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设计可拆分组合的“文化单元”,适配不同高校场地条件与学科特色,通过光影装置与定制化文物复刻品打造出匠心独运的“行走的博物馆”。与此同时,邀请社会各界学者专家与高校师生共议文化遗产守护与传承,实现学术对谈交流,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以长沙窑作为切入点,巧妙整合唐代器物、诗词与书法艺术,架构了“方寸绘唐诗”“咫尺显万象”“万里共朝晖”三大主题,生动展现唐代长沙的诗情画意与市井烟火。在“方寸绘唐诗”单元,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文,任学子凭诗溯源,体悟古人的情思与智慧。“咫尺显万象”聚焦唐代市民生活,瓷器上的民俗图案、生活场景,师生恍若可由此“穿越时空”,领略唐代人世繁华。“万里共朝晖”以长沙窑瓷器远销海外的历史为脉络,呈现唐代繁荣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三大单元层层递进,为观者搭建了增强体验与拓展知识的文化新空间。
长沙窑以诗书画入瓷,开创中国彩瓷文化的先河。
国防科技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馆长贺彦平指出:“博物馆‘文化轻轨计划’打破了传统文博机构“守株待兔”的传播模式,这种轻量化介入、深层次链接的实践,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动态适配与精准投放,为文物活态传承提供了新范式。”智能科学学院学生李锦妍在观展后表示:“在校园里遇见千年前的工匠技法,这种跨界碰撞让我重新理解了专业学习的意义。”
长沙博物馆“文化轻轨计划”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陆续开进长沙市10余所高校,并同步上线“云端轻轨”数字展览,向高校开放文物数字资源库,支持艺术、历史、新闻等专业课程开发。长沙博物馆还将设立“文化轻轨志愿者计划”,培养大学生讲解员、策展助理、新媒体策划人,将学生创作的文创作品纳入博物馆衍生品体系。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我们期待通过“轻轨计划”撒播文化基因,让博物馆文化资源突破围墙,真正驶入青年人的精神世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