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30笑脸映卅载长情

相链区块链

  这是一份牵手30年的

  深情厚谊

  当来自湘江的风

  吹进武陵大山深处

  酉水河边的龙山城乡

  自此被温暖守护

  从1994年至2024年,长沙市将龙山县作为自己的一个区县,助千里之外的龙山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长龙牵手30年,龙山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这是金秋十月的龙山。

  30年春华秋实,龙山县GDP从6.16亿元跃升至112.34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7元跃升至19901元,11.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30年寒来暑往,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队员把使命扛在肩上,用脚步丈量大地,把热情和拼搏洒在了龙山这片热土上。长沙路、潇湘大道、浏阳河路、芙蓉文化广场等等“长沙印记”在龙山星罗棋布,与龙山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见证了长龙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如今,龙山县的产业、民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湘西边陲的这座山城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时节。记者走在龙山县城,更见帮扶之脉动——沃野间,农业特色产业喜迎丰收,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工地上,各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校园里,学子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景区内,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游人如织消费旺盛,一派喜人景象。

  回头望,长龙两地双向奔赴,三十载情谊绵长;向未来,初心不曾改变,脚步不会停歇,乡村振兴的帮扶之路仍将延续。

  高山巍巍,酉水情长。看,龙山县的一张张笑脸正洋溢着欢欣喜悦,也正诉说着奋斗路上的精彩故事……

靛房镇比寨村村民彭凤娥 在千亩白茶产业帮扶项目基地里,已经采摘几茬的茶树又长出了新芽,翠绿喜人。她是村里勤劳致富的能人,和丈夫承包了白茶基地后,一家人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日子一点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有奔头的日子,她撸起袖子加油干。

靛房镇比寨村党支部书记向大军 比寨村里,满园翠绿,一株株茶苗整齐排列在田间。他笑着说,自从村里开始发展白茶产业,风气变了很多:“闲逛的人少了,大家都很积极地去参加劳动。在外务工的人看到村里有发展前景,也愿意回来了。”

靛房镇百型村党支部书记向仕军 8月中旬,正是靛房镇百型村朝天椒成熟的季节,村里200多亩辣椒树果实累累。天一亮,他便开始忙碌,要在收购的车辆到来之前采摘好辣椒。他的这片辣椒地一直可以采摘到11月份。

湖南湘辣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坤 “我们不仅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还负责收购,村民只要安心种植就行了。”在百型村,企业出资提供辣椒苗、农药肥料、栽培技术等,并负责保底收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只需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和采收。

靛房镇百型村村民田芳 午休过后,她下午3时就来到辣椒基地,忙着采收。尽管脸被炙热阳光晒得通红,但她干活的热情丝毫不减。“家里没事的时候我就来采摘辣椒,一天赚个百来块补贴家用,一点都不累,开心着呢!”

内溪乡岩力村党支部书记田清禹 500亩蜜汁李种植基地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今年果挂得好,也卖得好,预计将为我们村集体带来50万元的收入。”仔仔细细查看挂果情况后,他深感欣慰。经过数年的精心培育,村里的蜜汁李早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网红果”“致富果”“幸福果”。

龙山县鑫鹏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邹仝德 黄柏虽然味苦,却带来了甜甜的日子。看到回乡奋斗的广阔天地后,他选择扎根家乡,加入了村里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决定干出一番事业。

浏阳经开区驻苗儿滩镇工作队队长付安 “只有多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成为帮扶工作队队长的付安如今不仅是追梦人,更是筑梦者。他用脚步丈量镇子的每一寸土地,成为乡村振兴征途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洗车河镇支家村黄桃种植大户黄维成 在他的国成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200多亩黄桃喜获丰收,来帮忙的村民忙着采摘、装箱,火热的丰收场面让大家都乐了。他抱着刚刚采摘的黄桃,脸上挂着藏不住的笑容。

 洗车河镇耳洞村村民杨莎莎 “我们的黄桃入口脆甜,真的可以甜过初恋!大家现在下单,现摘现发!”对着手机,杨莎莎捧着黄桃开始“吃播”,吸引了近2000名粉丝在线观看。她说自己春卖香椿、夏卖枞菌、秋卖水果、冬卖腊肉,一年四季有事做,最多的时候一天销售额超过2万元。

洗车河镇赶集村民向天翠 绿野万顷,山水相映。走在洗车河镇三个堡村的村道上,满眼是整齐美观的村落建筑、硕果累累的黄桃基地、精心管养的蔬菜种植基地……好一幅美丽繁荣的特色田园画卷。“村子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去赶集也基本不用走土路,走在绿水青山间太幸福了。”

洗车河镇支家村村民高翠云 黄桃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黄桃缀满枝头。“我们这的黄桃肉色金黄、果形匀称,个头大的能有1斤以上,很受市场喜爱,批发价卖到了6元一斤呢。”她穿梭在林中摘果、运果,忙得不亦乐乎。

湖南省三八红旗手 龙山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吴添春 从一名大山深处的残疾人,成长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湘西州人大代表,她改写了自己的命运。2023年,她带领团队销售了600多万元的农产品,接下来还打算打造一支团队,开始直播带货,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刘代娥 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织锦工艺大师  “我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土家织锦就是我的一本书,越看越漂亮,越学习越有动力。”她说,“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不能断,民族团结也需要这样的非遗作为载体,继续传承和发展创新织锦技艺将永远是我的使命。”

农车镇汝池社区支部书记全明权 到汝池河畔露营小憩、休闲打卡、戏水郊游已成为龙山游客的“标配”。昔日的偏远乡间,正一步步蜕变成大家休闲旅游的首选地。一有空,他会穿上救生衣坐在小溪边,乐呵呵地当起义务救生员。

农车镇镇长张静 “90后”的她是丈夫的贤内助、孩子的依靠,也是群众口中干练务实的镇长、年轻干部心中的“静姐”。近年来,在农车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扶下,她带领干部群众做足山水文章,让当地乡村风貌得到显著提升、乡村活力不断释放。

洗车河镇党委书记唐广洲 “稻穗昂头笑,年丰五谷香。”7月底,他在三个堡村的稻田里观察今年水稻的长势以及抽穗扬花的情况。微风吹过,绿油油的稻苗荡起一片片稻浪,昭示着一个丰收年。

龙山县县级“打溜子”传承人彭英忠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的时候,轻重缓急要有序,抑扬顿挫要有节……”每当土家人举行婚嫁、祝寿、节日庆典、房屋落成等重要仪式活动时,都少不了“打溜子”的热闹声响。

里耶镇惹巴拉景区讲解员付芬芳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请跟随我的脚步,走进神奇的惹巴拉。”每逢节假日,都是她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古老的惹巴拉村寨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华丽蝶变。

里耶镇惹巴拉景区实习讲解员刘佳欣 刚满18岁的她穿着土家族传统服饰,凭着自身对惹巴拉的乡情感悟,每天都面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着家乡的传奇故事。“我希望能立足自己的舞台,为家乡文旅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龙山县鑫鹏综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唐春莲 黄柏树去掉外层粗皮,剩下的树皮经晒干、炮制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成品销往全国各地的药厂和饮片厂。车间里,她忙着给待加工的黄柏烘干、装袋……“今年订单挺多的,心里美美的!”

里耶镇柑橘洗选中心拣货员向丽芳 在里耶柑橘洗选中心,满筐的橙子即将运往全国各大商超。她是这里分拣柑橘的能手,一天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不用风吹日晒,我们是计件工资,多劳就能多得。”顾家挣钱两不误,她对现在的工作很知足。

里耶镇柑橘洗选中心自动化产线运维人员石维佳 “这条自动化专业生产分拣线可以根据重量、糖度、果面将柑橘进行分拣,到了采收旺季,能极大地提高柑橘洗选的效率。”熟练掌握了自动产线的操作技巧后,他期盼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家乡的产业上来。

里耶镇柑橘洗选中心叉车司机吴鹏银 “今年我们不出去了,就在这上班。骑电动车几分钟能到,每个月工资有大几千,福利待遇也都有。下班后,我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照顾家人。”正全神贯注地开着叉车运送柑橘的他笑了,“不用去远方,只要自己肯干,在哪都有好日子!”

洛塔乡烈坝村返乡大学生向敏 “要想脱贫,必须靠年轻人;要想留下年轻人,必须靠产业。”2018年,他放弃了上海收入可观的工作,回到村里发展锥栗产业,加入家乡脱贫事业。他要让锥栗产业在洛塔乡扎下根,成为长效的致富产业。

内溪乡岩力村妇联主席田桃英 自2018年从云南省绥江县引进蜜汁李种植后,岩力村的蜜汁李已进入丰产期。“以前愁卖不掉,现在愁不够卖!”提起这幸福的“苦恼”,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每天两三千斤的产量都被预订,有回头客来找我加购都没有货了。”

内溪乡宣传专干刘卓雅 “少年心存凌云志,青春奋斗正当时。”作为当地返乡就业的“00后”大学生,她在内溪乡找到了事业的归属和奋斗的目标。“我的根和梦想都在家乡,在这条乡村振兴的路上,希望通过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家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内溪乡党委书记黄宜超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大城市的繁华,而是回到家乡,迫不及待地在家乡的广阔天地施展拳脚。“我是家乡的父老乡亲看着长大的,这里承载着我所有的依恋,我从大山里走出去,接受教育学习本领,为的就是让家乡越来越好。”

洗洛镇学生向梓童 不到1岁就经历了父亲离世、母亲出走的变故,她被爷爷奶奶带大,2019年却遭遇一场车祸导致脚踝以下截肢……在长沙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奔走下,一个省级助残公益项目为她承担安装假肢费用。现在,小姑娘恢复了蹦蹦跳跳,每天都会自己梳好头发穿好衣服,开开心心去上学。

 里耶镇惹巴拉景区工作人员龙和云 惹巴拉,土家语意为“美好和美丽的地方”。眼看着家乡成为网红打卡地,龙和云不再出远门去外地打工了。“来的游客多,屋门口赚钱的机会也多了。”正在凉亭桥上为雕塑做彩绘的他说,“能为家乡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幸福感很强。”



  文/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地图/何朝霞

>>幸福照相馆丨30年牵手,龙山伙伴笑开颜


【作者:刘攀 黄启晴 何朝霞】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