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将从三个方面开辟空天产业发展新局面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今天下午,以“九州湘聚 逐梦空天”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航空航天及北斗专场对接活动在长沙举行。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航空航天及北斗专场对接活动举办。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摄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湖南有着坚实的基础。自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以来,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发展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朝着万亿产业集群迈进。目前全省注册经营性通航公司28家,通航产业年营收510亿元。从市场角度看,通航+农林、通航+应急、通航+旅游、通航+物流等新业态,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由此可见,湖南航空航天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本次专场对接活动旨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展现前沿创新成果,深化区域产业战略协同,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推动航空航天及北斗领域“产学研用金”深化合作。整个活动促成航空航天及北斗领域重点合作项目30余项,意向金额330亿元,其中现场签约16项,签约金额55亿元。
记者了解到,湖南将充分发挥空天产业良好技术沉淀、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在发动机升级、卫星制造、北斗应用拓展等领域投资,策划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大力推动整机与零部件企业配套协作,进一步提升本地产业配套率。与此同时各相关高校院所将主动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设一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以及导航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项目签约、落地建设到投产运营,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湖南打造成为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创新平台集聚地、技术成果转化地、产能配套承接地,开辟湖南空天产业发展新局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