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 住院预交金同步调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3月3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住院预交金也将同步调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公立医院优化收费流程,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记者今日从长沙多家医院获悉,部分医院自微信挂号缴费系统上线后,已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的收取。至于住院预交金的收取方式,尚需等待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具体指导。
何为门诊预交金?其历史使命已完成
预交金是患者就诊前预先缴纳的一笔押金,用于保障后续治疗费用结算。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时间,公立医院相继设立住院和门诊预交金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基本医保覆盖范围扩大、信息技术发展,预交金的传统功能逐渐弱化。
“过去自费患者比例较高,医院收取预交金是为防范欠费风险。如今医保体系完善,预交金已非必要。”业内人士表示。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脱贫攻坚期间,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已有效降低欠费风险,此次全国性取消门诊预交金将进一步释放医保制度红利。
长沙医院现状:门诊预交金存量清退中
目前,长沙多家公立医院正逐步落实新政要求。湖南省肿瘤医院总会计师何理寒介绍,该院早在2019年上线微信支付系统后,便全面取消了门诊预交金。“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存量预交金清退方案,计划分批退还患者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医院面临患者欠费问题。某三甲医院工作人员透露:“少数患者未交押金便离院,导致医院资金压力。”对此,《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完善医保预付金管理,提升结算效率,为医院“兜底”。
未来调整:住院押金按病种收取
根据《通知》,2025年3月31日起,公立医院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于同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资金清退。住院预交金则自2025年6月30日起,按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确定额度。
以长沙市第三医院为例,未来该院将参考同病种前三年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制定住院预交金额度,并对常见病种收费标准进行公示。
此外,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优化结算流程,推行“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便民措施。长沙市第三医院表示,医院已实现诊间结算,“床旁结算”也即将上线,积极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就医体验。同时,人工窗口也将继续为老年患者等提供贴心服务,让不熟悉、不方便使用智能设备的患者群体也能顺利、安心就医。
对于特殊群体,《通知》明确保留弹性空间。急诊、门诊手术、老年人等确有需求的患者,在自愿前提下仍可预存费用,但需向卫健部门备案。
便民与信用并行,探索“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政鼓励医院依托个人征信体系,探索“信用就医”。“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这代表国家的各种保险支付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何理寒指出,预交金制度主要基于支付保障和信任关系,通过患者提前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有效降低逃费和拖欠的风险。她认为,随着各类保险的加入,将不再有这些后顾之忧,能够更加从容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何理寒还提到,未来可能会对医保参保患者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通过信用评估来减少对预交金的依赖。
长沙多家医院亦呼吁卫健部门尽快出台细则。“取消预交金是大势所趋,但需配套措施保障医院运营。收费系统改造、病种费用测算都需要明确指引。”某三甲医院工作人员坦言,医保资金结算效率、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政策落地的关键。据悉,国家卫健委将协同医保部门加快清算速度,指导医院升级收费系统。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