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合作聚焦“五有四化”,共探教育新范式
在主题报告环节,“五有四化”成果第一持有人刘玉岳教授以《AI赋能“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实践路径》为题,系统阐释AI技术如何重构教学全流程。照片由长沙市教科院提供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锚定五有四化·深耕品质课堂”为主题,通过成果授牌、学术研讨与跨域协作,共商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新路径——前日由长沙市教育局主办、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六校承办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学术研讨暨课堂展示活动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启幕,全国教育专家、实验区校代表及教研骨干500余人参会。
现场为2023年组建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研究中心新聘32名兼职教研员颁发了聘书。
高位引领:授牌酒泉实验区,构建教育协作新格局
为深化教研力量,现场为2023年组建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研究中心新聘32名兼职教研员颁发了聘书。甘肃省酒泉市正式授牌成为第二批成果应用推广实验区,由成果持有人刘玉岳教授授牌,标志着长沙经验从区域辐射迈向全新高度。
长沙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周小青介绍,自2023年11月启动实验区(校)建设以来,在“五有”教学思想指导下,始终坚持“四化”教学策略为实践路径,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一年多来,全市5个实验区、30所实验校锚定“五有四化”,深入探索育人体系、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育人方式改革,努力打造高品质的课堂,实现了从知识容器到思维熔炉的突破,从单向传授到共生共长的突破,从校园围墙到社会课堂的突破。
周小青表示,实验区需平衡“守正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实验区与全域辐射”三对关系,推动骨干教师轮岗、跨校教研直播等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及薄弱校流动。
成果持有人刘玉岳教授授牌甘肃省酒泉市正式授牌成为第二批成果应用推广实验区。
AI赋能:破解教育痛点,重塑课堂生态
在主题报告环节,“五有四化”成果第一持有人刘玉岳教授以《AI赋能“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实践路径》为题,系统阐释AI技术如何重构教学全流程。“从智能诊断学情到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AI不仅是工具,更是教师的‘战略伙伴’,助力课堂效率提升”。
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教学》专题讲座中,直面“AI是否会替代教师”的争议。他指出,生成式AI的核心价值在于“解放教师重复性劳动,聚焦创造性育人”,并建议长沙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AI+教研”一体化模式,为全国提供“人机协同”教学范式。
六校设立分会场,推出40节“五有四化”主题精品课。
全域深耕:六校联动展示,辐射课改成果
下午,活动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湖南省地质中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长沙市第六中学等六校设立分会场,推出40节“五有四化”主题精品课,涵盖“AI辅助写作”“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红色文化研学”等创新课堂。来自酒泉、娄底、咸宁通城县等实验区的教师代表表示,将结合区域特色转化长沙经验,推动课堂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
现场老师听课中。
长铁一中“五有四化”课例展示暨党员示范课活动也亮点频出。当天全校课堂按照课表全开放,众多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高质量的示范课。涵盖高中数学、历史、化学、生物、地理以及初中多学科的示范课,充分展现了长铁一中教师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方面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长铁一中党委书记吴汉波介绍了学校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成果。长铁一中作为长沙市首批“五有四化”实验校,积极承担起探索教育创新的重任。在实践中,打造“一核心·三支撑·五结合”体系,构建起具有长铁一中校本特色的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典型范式。
据悉,长沙市自启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改革以来,已形成“校际协同、城乡联动、技术赋能”三大引擎,惠及范围广、影响效力强。下一步,长沙市教育局将扩大实验区覆盖面,推动改革从“试点探索”向“全域深耕”迈进,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