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林:以“三亮三比”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张作林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自2022年以来,宁乡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三长制”工作为抓手,引领党员干部“亮身份比奉献、亮立场比担当、亮作风比作为”,探索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宁乡“最优解”,畅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米”。
一、抓实“全市一张网”,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更完善
宁乡全域面积有2906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通过调研发现,在城市街道社区,平均每名干部要服务447名群众;在乡镇村(社区),平均每名干部要服务171名群众,干部人少、事多、压力大,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侧面暴露出基层治理的“末梢困境”。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深入推进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暨“三长制”工作,致力于建立“全市一张网”,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全域、全员、全覆盖”。
聚焦“组织”这一着力点,建立以乡镇(街道)—村(社区)—片(小区)—组(楼栋)—邻(5-15户)为主线的五级网格和以“片长、组长、邻长”为抓手的组织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全市一张网”建设,促进党建网、治理网、宣传网、安全网等“多网合一”,有效实现4大类12项职能一网统管,基本构建起区域统筹、上下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
围绕“群众”这一出发点,我们将全市278个村(社区)划分为2248个“片”、8665个“组”、35135个“邻”,推动4750名基层干部力量下沉“片”级网格,动员4.3万余名“自治力量”出列主动担任“组长”“邻长”,有效实现了全市41.9万余户群众的全覆盖、常态化联系服务。
紧靠“党员”这一支撑点,我们制定“五有”标准推选邻长3.5万余名,其中党员邻长占比46.8%。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带动,宁乡从两年前的镇村干部人均服务上百名常住人口,缩小到片组邻“三长”人均服务12户,真正做到了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
二、坚持“问题即方向”,推动基层治理机制更顺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当前,宁乡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理念滞后、方式单一、机制乏力的传统治理模式,导致一些公共领域出现治理盲点,群众的自治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在实践中,我们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党建制度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让机制运转更顺畅、更高效。
深化“民情三会”机制。统筹组织片组邻“三长”加强日常走访联系,发挥好“探头”作用收集社情民意和纠纷信息,定期开好组级民情恳谈会、村(社区)民情碰头会、乡镇(街道)民情分析会,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关切。两年来,共收集解决问题2.6万余个。
建立“吹哨报到”现场办公会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乡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对乡镇(街道)本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向对应的市直单位吹“应急哨”或“攻坚哨”,并由市直部门单位协同乡镇(街道)、村(社区)解决;对“吹哨报到”过程中群众反映集中、涉及面广或跨多个部门的重难点问题诉求,由相关工作分管市领导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协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
构建“县乡村片组邻”六级纠纷调处机制。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宁乡实践,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定期摸排问题、分类解决、限时办结,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依法化解。三项机制健全了从问题收集、反馈、解决到问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唱响了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大合唱”。
三、注重“多要素下沉”,推动基层治理成效更明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我们在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三长制”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推动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向基层一线倾斜。
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继承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和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用好“一线工作法”,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常态化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开展现场集中“会诊”,以“小步快跑”的姿态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市直机关在职党员定期进社区、进小区报到,开展“当邻长、帮邻长”活动;乡镇(街道)推广每周“群众工作日”制度,推动镇村干部下沉到村(社区)走访入户。截至目前,有8200余名市直部门单位在职党员进入社区、小区报到,组建党员突击队483支,参与各类中心工作和志愿服务27万余人次,全市“五老”下沉小区、屋场开展理论宣讲3200余场次,调解矛盾纠纷3800余起。
推动资源要素下倾。探索实践法治力量在基层的提前介入和专业引导,选任调解技巧高、经验丰富的司法干部、律师、退休政法干警、社会贤达、“五老”等人员担任矛盾调处专家,定期指导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推动各项资源向前置防线、前端治理、前期处置上集聚。数据显示,宁乡今年各项指标全面转好向优,与开展行动之前同期相比,安全生产事故数下降35.71%;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下降34.09%;八类恶性案件发案数下降17.39%;电信涉诈人员下降40.47%;电诈发案数下降52.83%;12345市民热线回访解决率增长11.76%;网络舆情事件数下降28.57%;实际违法用地图斑下降99.24%。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上升45名,信访群众参评满意率达99.15%,获评全国信访系统先进单位,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四、汇聚“党建‘宁’聚力”,推动基层治理实践更火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以此为遵循,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建‘宁’聚力”为抓手,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整建强基专项行动和党组织书记“头雁”培育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例如,我们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创新成立宁乡市驻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党员党委,以流动党员党委为载体,以1000余名党员为触角,联系服务宁乡籍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务工人员20万人。
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以荣誉激励为抓手,从优秀“邻长”中选拔村级后备力量235名、发展党员47名,评选市级“比邻星”三长82名,乡镇(街道)优秀三长1352名,全面推介优秀三长的典型事迹和有效做法,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新风。同时,向广大“三长”发放“比邻卡”,邀请入驻商户221家,为“三长”提供店铺消费折扣、旅游景点门票折扣、手机流量赠送等优惠。
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创新基层治理分析研判调度机制,不查台账资料、不搞留痕打卡,直接调取17项底板底线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实打实的业绩数据来检验治理成效,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全面而系统的社会建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宁乡积累了一些经验做法,但这仅仅还是起步阶段。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宁乡样板”。
(作者系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乡市委书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