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勇:推动转移的产业、技术和人才创新协同发展 | 产业转移院士专家谈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在今天举办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活动中,他分析了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同时从产学研联动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谈到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时,干勇认为湖南有两大产业发展亮点,将在产业转移中展现作为。

  湖南的绿色能源发展优势可谓是一马当先,湖南有全国最大的电子材料基地,特别是长沙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发展水平目前领跑行业、规模最大、整个产业链也是最完整的。“这一次产业转移,湖南的重点亮点之一就是在能源材料上。”干勇建议,基于这些优势,湖南可以继续聚焦于下一波的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高温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大型电池材料领域,长沙和湖南都将有大的发展。

  高端装备则是湖南的另一张产业名片。长沙是首个国家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湖南在重型装备数字化领域积淀深厚。“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之一还是材料,特别是深海、深空、深地战略对材料的性能提出极限要求,湖南在极大尺寸装备制造和极小精密器件两端均具备突破能力。”他分析说。

  干勇认为,不同于过去产业的简单转移,现在是除了产业以外,还有技术和人才的移动,因此湖南在承接高端项目时,不仅是承接产业本身,还要把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进行引进,在招商引资政策、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构建一个良好的高端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干勇建议要从三个方面推动。一方面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长沙在建的两个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攻关重大战略材料技术;同时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借鉴中南大学与新能源材料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搭建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平台;此外还要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依托超算能力构建材料性能验证数据库,打通“研发—应用—反馈”数据链,加速传统产业转型与未来产业培育。

【作者:周辉霞】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产业 产业
>>我要举报
0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