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5330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神仙工作”上线 “姜太公”上岗摸鱼

炭河古城首批近60名“姜太公”开钓,适老化岗位提供就业新思路

  •   “姜太公”们不仅“带薪钓鱼”,钓到的水产还可自行带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姜太公”们不仅“带薪钓鱼”,钓到的水产还可自行带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   扫码看辣视频“姜太公”正式上岗   扫码看辣视频“姜太公”正式上岗

  长沙晚报3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攀)宁乡市炭河古城景区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一份“带薪钓鱼”的工作——扮演西周姜太公钓鱼,每天工作2小时至4小时,时薪20元包吃,还能睡觉、闲聊。这一“魔幻”岗位,被网友称为“理想晚年生活”。

  3月29日,第一批应聘上岗的当地近60名“姜太公”正式“开钓”,不仅为古城增添了独特的风景,也为游客送上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姜太公”上岗,“神仙工作”引人羡慕

  记者在现场看到,“姜太公”们姿态各异,有的手持钓竿,全神贯注盯着水面,静候鱼儿上钩;有的打盹休憩、闭目养神,真实演绎“睡觉也能赚钱”;有的惬意地嗑着花生瓜子,边垂钓边放飞心情;有的热情地教游客钓鱼,与游客闲聊。他们出现在景区古街、码头等多个景点,干上了广大网友羡慕的“神仙工作”。

  通过还原“姜太公钓鱼”,景区将历史典故转化为可互动的场景,化作了河畔老者与游客相视一笑的鲜活日常。

  据悉,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首批“姜太公”大多数家住在景区附近,不仅垂钓技艺娴熟,且身体素质等方面都符合相关要求。他们通过岗前培训,再进行一番装扮后,即走上各自的“钓位”。

  为确保老人安全,每位“姜太公”每天工作时长不超过4小时,在此期间钓到的水产可自行带走。“我今年71岁了,家就在黄材镇上,沩水边上水好、鱼多,平时我经常在河边钓鱼。”作为一名“姜太公”,胡孟初老人开心地说:“现在到这里来钓鱼,每个小时还能拿20元钱,工资当天下班时就结清。”

  作为中国首个周文化主题公园,炭河古城景区有包括西周王宫、古城墙、兵事殿等在内的历史建筑。而“姜太公”作为西周著名的历史人物,与景区所承载的周文化底蕴极为契合。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炭河古城景区将每日开展“姜太公钓鱼”活动,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姜太公”钓鱼,还能成为“姜太公陪钓”,在“陪钓位”上感受钓鱼的乐趣。

  一根鱼竿回答“老”问题

  这场招聘最引人关注的,或许是打破了“老人只能带娃”的偏见。当60岁以上农民成为“香饽饽”,当景区把银发群体当资源而非负担,这种转变比岗位本身更有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人,但传统就业市场对老年人并不友好。

  60岁以上的农民,往往难以进城从事建筑行业或者新就业领域的种种工作。而制造业流水线似乎更偏好年轻劳动力,老年人能选的岗位往往仅限保洁、护工等。

  炭河古城景区此次招聘专门面向60岁以上农村老人,则恰好回答了这一社会命题,为银发群体创造了“适老化就业岗位”——工作强度低、时间灵活度高,让老年人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创造价值。

  该景区负责人胡玉婷介绍,这次发布的岗位并非“噱头”,而是基于多重考量:一方面,能为乡村老年群体拓宽增收渠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本地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增强景区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西周文化”“封神文化”。

  创造更多的“神仙岗位”

  “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反哺,将本地文化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胡玉婷表示,为了满足更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近期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适合各类人群的“NPC”(扮演剧情中的某个固定角色)岗位,涵盖各类角色与体验形式。

  对此,宁乡市文旅广体局相关工作人员认为:“此次打造‘银发IP’,既能为周边农民增收、为景区打响知名度,还能带动周边农家乐,为农民灵活就业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以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当下,或许需要更多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神仙岗位”。当60岁老人还能真正老有所为且老有所乐,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姜太公”呢?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已有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