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542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援兵空降,30小时成功“救人”

长沙消防岳麓山演练模拟全流程地质灾害救援

  •   直升机空投先遣小队。长沙晚报通讯员 黎翔 摄   直升机空投先遣小队。长沙晚报通讯员 黎翔 摄
  •   消防员在狭小空间进行救援作业。 长沙晚报通讯员 贺琨 摄   消防员在狭小空间进行救援作业。 长沙晚报通讯员 贺琨 摄
  •   消防救援人员徒步10公里进行救援。 长沙晚报通讯员 谢海鹏 摄   消防救援人员徒步10公里进行救援。 长沙晚报通讯员 谢海鹏 摄
  •   扫码看辣视频  看演练精彩现场   扫码看辣视频  看演练精彩现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通讯员 陈紫阳

  4月1日下午2时15分,随着最后一名“被困人员”成功救出,一场持续2天1夜、历时近30个小时的地质灾害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在岳麓山圆满落幕。

  “山体滑坡”突袭,多路力量火速集结

  3月31日清晨7时30分,岳麓山穿石坡湖附近区域突发“山体滑坡”,造成居民房屋“倒塌”,人员被“埋压”,多名群众“失联”,多辆汽车“侧翻”,通往“灾区”的道路严重损毁……

  “灾情”发生后,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下达出动命令,调集重型地质灾害救援大队特勤一站分队、战勤保障中心搜救犬分队、洋湖森林灭火专业队、湖南省航空应急救援湘江通航队等精锐力量,64名指战员、11台消防车、4条搜救犬同时奔赴现场。同时,联合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岳麓山景区、医疗、电力等部门协同开展作战。

  3月31日上午9时10分,各路救援队伍陆续到达集结位置,支队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由于通往“灾区”的道路损毁严重车辆无法通行,为争取黄金救援时间,一场空地协同的立体救援即将“上演”!

  直升机空投队员,空地协同救援

  为尽快抵达救援地点,救援队伍兵分两路,采取空地协作的方式突进。6人组成的先遣队由应急救援直升机空投至救援中心点,第一时间架设基站,提前4小时恢复了通信,将灾区情况反馈给后方指挥部,快速完成地面搜救,对深层被困人员做好标记,同时为第二次空投做好准备。

  特勤一站的24名主力救援队伍携带30多公斤重的自我保障物资包和救援器材装备,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途经泥泞洼地、崎岖山路、垂直绝坡等复杂地形,终于在下午4时30分抵达“灾区”。

  8小时轮班作业,昼夜鏖战开辟救生通道

  到达救援地点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立即实施分组作业,救援一组即刻启动标准化营区搭建,该营区将承担未来30多个小时的指挥、医疗、休整功能,救援二、三组对被困于狭小空间的人员立即展开营救。救援队员匍匐通过直径不足70厘米的涵管通道,对12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实施横向破拆。

  “因空间极度受限,我们的队员只能全程保持跪姿作业,这种受限环境对体力和心理素质都是双重考验。”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张铮向记者介绍。

  夜幕降临,山地昼夜温差大,救援区域气温骤降,救援队员们为保证救援工作的持续性和安全性,全部人员紧张有序轮班作业,最终在4月1日凌晨1时,历经8个小时艰苦作业,成功开辟出救援通道,将“被困”于废墟中的2名人员成功救出。

  搜救犬上阵,30小时成功救援

  经过短短4个小时的休整,救援队伍分成4组,全面开展车辆事故、搜救犬生命搜索、绳索边坡救援和孤岛救援。

  “报告指挥部,搜救犬分队在正南方位发现一名失联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和现场管控后,搜救犬分队展开了大面积搜寻,成功找到被埋压的被困人员。绳索救援小队搭建了一条跨越湖泊的空中桥梁,将“被困”于孤岛的人员通过绳索营救到安全地带;边坡救援队悬吊陡坡,采用梯形绳索救援技术,成功将2名探险掉落崖地的“伤者”转运至安全地带并移交给医护人员;车辆救援现场,救援队员以较小的动作开辟救生通道,灵活转运“伤员”使其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助。

  4月1日下午2时15分,经过近30个小时的昼夜奋战,所有“被困者”成功获救。

  “30小时的极限挑战,不仅是体能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对使命初心的淬炼。”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傅一心在总结点评时指出,此次地质灾害救援综合实战演练涵盖力量集结、10公里徒步行进、直升机投送、狭小空间救援、搜救犬大面积搜索等11个实战科目,真实模拟了地质灾害救援全过程,全面检验了长沙消防地质灾害救援专业队实战水平,有效提升了多种专业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为保障全市消防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已有0人评论